浙教版科学八下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我们跑步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 )

①氧气增多②氧气减少③二氧化碳增多④二氧化碳减少⑤水蒸气增多⑥水蒸气减少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2、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下列有关雾霾中的污染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正确的是( )
A . 外界→咽喉→食管→肺 B .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 外界→鼻腔→气管→肺 D . 外界→鼻腔→咽喉→食管→气管→肺
3、雾霾中的PM2.5能通过呼吸系统进人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味

的刺激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 . ①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4、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编号②模拟肺 B . 手向下拉④,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C . 手向下拉④,②处气压低于大气压强 D . 手向下拉④,气球会变大
5、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 . ②④⑥ B . ①③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6、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 . 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 . 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 . 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7、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 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 . 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 . 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 . 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8、如图表示一人处于平静呼吸状态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 . 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 . 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 . 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9、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 . ②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 C . 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 . 人在吸气时,⑥扩张,气压增大
10、农民在玉米播种前要耕田松土,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 有利于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B . 抑制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C . 有利于玉米根从土壤中获得更多的无机盐 D . 减少水土流失
11、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 . 白天 B . 晚上 C . 有光的情况下 D . 昼夜
12、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蒸发变快 B . 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 . 低温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 . 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效果更好
13、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 将水稻种子晒干后人库保存 B . 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C . 向储存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D . 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14、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表所示的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

处理措施

风干

浸水后萌发

浸水萌发后煮熟后、冷却、灭菌

灭菌后浸水萌发

A . A B . B C . C D . D
15、如图为人体呼吸示意图,a代表氧气,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外界空气中氧气进人血液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B . 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 . 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 D . 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BC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选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2、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可能是       。 (2)
A . B . 蛋白质 C . 葡萄糖 D . 无机盐
3、

(1)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      来完成的。
(2)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呼吸系统

呼吸道:包括      

肺:      的器官。

(3)肺泡特点:布满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4、呼吸包括             两个过程,呼气和吸气是依靠            等的活动而产生的。通过呼吸,进出人体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       降低,      明显增加。
5、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交换原理:气体的      作用。
(2)气体交换的方向:肺泡      血液。
6、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      将有机物      ,生成      和水,并放出      的过程。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7、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昆虫呼吸作用产生的      被碱石灰吸收,管内      变小,红色水滴向      移,而对照实验中红色水滴不移动。实验证明:       

8、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分析

⑴如图所示,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⑵观察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      

⑶实验说明: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有      生成,并释放      

9、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将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营养液密封到玻璃瓶中,瓶中还有空气。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其产物有何不同?      
(2)实验后,向瓶中液体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成了      
(3)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实验中,红墨水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其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
10、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从首次发掘至今,出土 了大量珍贵文物,图中所示依次为三星堆中出土的铜鸡、石蟾蜍、陶猪和铜蛇。
 
(1)图中文物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的是图中的      (填“鸡”、 “猪”、“蟾蜍”或“蛇”)。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古代劳动人民能够把野猪驯化为家猪,利用 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的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的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2、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进化得相当完美,主要表现就是其结构与功能有高度的统一性与适应性。试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1)[②]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③]是      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这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2)肺泡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它们的壁各由一层      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的      含量增加。肺泡内的氧气要穿过      层细胞才能进入血液。
(3)与血管⑥相比,血管⑤中的      气体较多,人体的各种运动和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       。
3、小丹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甲、乙,向甲中放入萌发的种子,乙中放入     的种子,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与广口瓶连接并将装置密封好。

②以上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 h。

③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    的澄清石灰水。

    。

⑤将注射器中剩余气体通入另外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瓶(20 mL)中,将点燃的竹签分别放入这两个小瓶中,观察竹签燃烧情况后,立即将竹签取出。

(1)完善步骤①中的空格。      
(2)完善步骤③中的空格。      
(3)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请完善步骤④。      
(4)根据步骤⑤可得出结论:       。
(5)请根据实验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4、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定量的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装置,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5、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平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毫升。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毫升。经测定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1)呼出气中O2含量高于肺泡气,而CO2含量低于肺泡气,说明了什么?
(2)在每次吸气过程中,吸入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什么部位?
(3)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
2、滑雪是人们喜爱的运动,也是冬奥会主要项目,请回答问题。
(1)滑雪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如图)后方有“凸起”的设计,加强了对      (填“大脑”、“小脑”或“脑干”)的保护作用,该位置存在着一些调节人体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3)研究表明,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但气体交换并不高效,运动员可以有意控制延长吸气,促进呼吸加深,吸气时膈肌处于       (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3、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试管的连接处。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
(2)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
(3)小明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及消毒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4、如图,烧杯中放入NaOH溶液,将透明装置密封后放入水浴中,水浴温度始终维持在25℃,关闭阀门,并置于暗处。1小时后可观察到红墨水滴向      (选填“左”、“右”)移动。请你用科学原理解释其原因。(实验中植物蒸腾作用空气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均忽略不计)      
图片_x0020_15
5、当感染“非典”、新冠肺炎等疾病时,病人最后往往会因为肺部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只能借助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帮助病人进行呼吸。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可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下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工肺替患者肺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2)血液流经人工肺之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变      , 二氧化碳含量变      
(3)与人工肺不同,正常人体肺富有弹性,当肋间内肌和膈肌       时,肺会收缩导致呼气;上图中      阶段代表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
(4)制造人工肺的膜材料要求较高,如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      通过而不能让      渗出,所以人工肺的研究与使用进展缓慢。
(5)使用人工肺时,需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再回输至患者体内,目前仍面临许多风险。请写出一项使用人工肺时可能导致的风险      

五、综合说理题(共4小题)

1、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2、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水面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3、在一个烧瓶中装入湿润的泥沙,然后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图)。自然环境下对烧瓶持续观察,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4、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极易变质的食品。夏季常温下保鲜期为3天左右,冬季室内常温下保鲜期为15天左右。但将新鲜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一般可保鲜5~7个月。

材料一:鸡蛋变质主要原因是在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鸡蛋的营养成分会被分解。

材料二:鸡蛋能进行呼吸作用;鸡蛋壳上约有7000多个肉眼看不见的的小孔,它是气体进出鸡蛋的通道,也是细菌等微生物进入鸡蛋的通道。

材料三:微生物繁殖需要适宜的pH,大多数微生物能在pH为5~9之间的环境中大量繁殖,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结合上面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对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作出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