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常见的动物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 . 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 . 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 . 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 . 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如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 . Ⅱ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C . Ⅲ是用肺呼吸的生物 D . Ⅳ是完全变态发育
3、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如图所示。但在2020年科学家宣布中国特有长江白鲟已灭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是属于体外受精的脊椎动物 B . 它是用鳃呼吸体温恒定的卵生动物 C . 它的灭绝可能与过渡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 D .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的一种有效措施
4、如图可以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D表示卵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可表示为D→A→B→C B . 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 . 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 若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从科学角度对上述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鳜鱼用鳃呼吸 B . 桃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 . 桃树种子萌发不需要适宜的温度 D . 白鹭、桃树、鳜鱼及西塞山前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6、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B . 青蛙、鲫鱼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C . 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D . 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7、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 B . 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为成蛙 C . 青蛙是卵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D . 蛙的生殖发育都在水中进行,说明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
8、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日渐增多,“清道夫”就是其中一种外来物种,它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头部长有类似“外骨骼”的骨甲,它能大量吞食水草及其他鱼的鱼卵和鱼苗,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缺少食物时吸食水中的垃圾,“清道夫”因此而得名。下列对“清道夫”描述正确的是(   )

 

A . 体内受精、水中产卵 B . 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系统 C . “清道夫”有“外骨骼”,因此属于节肢动物 D . 能吸食水中垃圾,因此大量养殖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9、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B .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C .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 . 昆虫都是农业害虫
10、如图为 2014 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的动物原型-犰狳.犰狳体温恒定,妊娠期为40-120 天,每胎产仔 2-4 只,在遇到危险时会缩成球形,犰狳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 . 鸟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哺乳类
11、自然界有很多“鱼”,从科学角度分析娃娃鱼、鲸、鲫鱼、章鱼分别属于( )
A . 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B . 两栖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C . 两栖类、鱼类、鱼类、软体动物 D . 两栖类、哺乳类、鱼类、软体动物
12、某校科学活动社团的同学上网调查了解各种动物,网上关于这些动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和成体都能水陆两栖 B . 鲫鱼属于鱼类,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C . 蝙蝠属于鸟类,其体温恒定 D . 蝗虫、蟋蟀属于脊椎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13、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A

脊椎动物

鱼类

B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C

猫属

猫科

食肉目

D

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动物

衣藻

A . A B . B C . C D . D
14、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 判断下列动物中与海马同属一类的是(   )
A . 河马 B . 海豚 C . 甲鱼 D . 鲨鱼
15、现有如下动物:①蜘蛛,②鲫鱼,③蚯蚓,④狗。小郑同学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 是否有脊椎骨 B . 体温是否恒定 C . 是否胎生哺乳 D . 是否卵生
16、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的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需要

飞行

空中

需要

A .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B . 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C . 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D .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17、以下关于昆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昆虫属于环节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B . 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应当研制更有效的杀虫剂以消灭它们 C . 昆虫不仅体内有支撑身体的骨骼,在体表还长着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D . 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动物界中都是最多的
18、蝙蝠像鸟类一样能够飞翔,但它仍被归为哺乳类,这是因为蝙蝠具有(   )的特点。
A . 胎生哺乳 B . 能飞行 C . 体温恒定 D . 用肺呼吸
19、台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滩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室息面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

A . 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 . 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 . 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D . 以上说法均正确
20、下列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
A . 蜗牛 B . 水母 C . 蚯蚓 D . 蝗虫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  2020年初,印巴两地遭遇了沙漠蝗虫的侵害,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如图为蝗虫的一生示意图。

(1)蝗虫属于昆虫,其受精方式为      受精
(2)人们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蝗灾。雌蝗通常将卵产在土壤以下10厘米的地方,卵孵化后的幼虫具有小范围跳跃能力,成虫有很强的远距离飞行能力。据此分析,预防蝗灾最好是在蝗虫的哪生长时期?      
2、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可知:
(1)河虾的体色是      ,身体分为            两部分。河虾的头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      武器。
(2)下列属于河虾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是         (可多选)。 (2)
A . 片状的游泳足 B . 扇状的尾 C . 羽毛状的鳃 D . 纤细的腿脚 E . 曲度特别高的眼球 F . 头部有额剑 G . 身体质地透明,有外壳
3、请将下列生物所属类别和特征的对应编号填入表格内。

类别:①鱼类  ②节肢动物  ③腔肠动物  ④藻类植物  ⑤苔藓植物  ⑥被子植物

特征:a.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b.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分节,有外骨骼  d.种子有果皮,最高等  e.无根、茎、叶  f.有茎和叶,根是假根

名称 草鱼 蝗虫 水螅 水绵 葫芦藓 向日葵
类别                                          
特征 a       b       c       d       e       f      
4、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A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依靠      可区分它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2)B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分      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      ,既能支持、保护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C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      游泳,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4)D的身体呈      型,前肢变成      
(5)E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6)A、B和C、D、E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D、E和A、B、C的主要区别是      
5、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观察和研究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在太空中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籽全过程、阅读拟南芥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回答问题: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P

2a种子有果皮包被……3

2b种子无果皮包……Q

3 a叶呈倒卵……R

3b叶室……S

二歧式检索表

(1)拟南芥和水稻都不属于      (选填“种子”或“孢子”)植物,拟南芥与水稻的共同特       (选填“多于”或“少于”)它与银杏的共同特征.
(2)在上述的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则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      (选填“p”“Q”“R”或“S”)。
(3)下图所示是几种禽类的足,小明根据特征编制了一个检索表如下表。

禽类足检索表

1a足趾间有蹼……2

1b足趾间无蹼……3

2a四趾中三趾间有蹼……A

2b  ▲   ……B

3a两趾向前、两趾向后……C

3b三趾向前、一趾向后……D

①根据检索信息,请写出2b的内容:      

②根据检索表,表中D是       的足。

(4)除鸟类脊椎动物外,自然界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可多选) (4)
A . 老虎 B . 梭子蟹 C . D . 蜻蜓 E . 水母 F .
6、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2)D 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      植物。
7、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小熊猫、大熊猫、棕熊和小浣熊的分类图解。

(1)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区别其他类别动物的特点是      和哺乳 。
(2)四种生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四种动物中除小浣熊外,都属于世界濒危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8、下列分别是公鸡、青蛙、海豚、眼镜蛇、鲤鱼 5 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以上 5 种脊椎动物中,体外受精的有      ,体温恒定的有      ;将这物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序      。(填字母)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 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 如 A 用      呼吸; B 幼体用      呼吸。
9、由于哺乳动物具有了            这样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      能力;而藻类被称为低等的植物,其没有      的分化。
10、如图是北京2008 年第29 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①按照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福娃”所融入的形象寓意与其它四者不同的是       (填“福娃的名字”)

②“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它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      的主要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③“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生活在水中,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④“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它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属于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蛇,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冷血爬行动物。

在自然界中,蛇的运动方式最为独特。蛇虽然没有脚,却是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又细又长的非洲黑毒蛇,其百米速度仅为5秒左右.蛇的运动方式有好几种,对不同的接触面,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

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

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1)蛇的运动方式是      

(2)蛇没有足,却可以快速运动,它依靠的是      

(3)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的      

2、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知识后,小珂对环节动物蚯蚓产生了兴趣,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 10 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 10 条蚯蚓而不是 1 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小珂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想是:      
3、2014年4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云南昆明市郊的一条公路边发现一块暗色的有生物化石的岩石。

(1)研究人员在对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了新的物种(如图甲),该生物体分为6节,尾部长得特别像一个倒过来的皇冠,专家们把它叫做“冠尾海丰虫”。这一物种的发现为探寻虾、蟹、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中的      类动物祖先提供了重要线索。
(2)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则岩石的质量为      g。将岩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由“30”上升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      cm3。该岩石的密度为      kg/m3
4、春季是蝗虫盛行的时候,无数只蝗虫啃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各国农业部门积极探索蝗灾防治的方法,以下是应对蝗灾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引进天敌将蝗虫大量杀死。如粉红椋鸟,一只成鸟一天可吃167只蝗虫。

方法二:在蝗虫交配季节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但杀死雄虫不如杀死雌虫有效,因为在有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雌虫不与雄虫交配也能繁殖后代)。

(1)按照生物分类学,蝗虫属于      动物。
(2)请你结合材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3)蝗虫的孤雌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自然界还有其他生物也能通过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下列生殖方式也属于无性生殖的有   (多选)。 (3)
A . 试管婴儿 B . 动物克隆 C . 扦插 D . 嫁接
5、连线题,把左边的动物和它所属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草履虫          腔肠动物

   蚯  蚓          原生动物 

   海  星          环节动物

   水  母          棘皮动物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小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      ?
(2)作出的假设: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      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B:让蚯蚓在      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      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什么?

      

(6)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1)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望远镜 D . 天文望远镜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3)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3、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

每天喷10毫升  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   ②

实验结果

25条

38条

(1)完善实验过程①            
(2)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      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      
(4)假如小明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      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4、为了研究光照对蚯蚓活动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而且蚯蚓不喜欢强光照射。

小柯组:取一纸盒并在其底部均匀地铺上湿土,将纸盒的一半用黑纸盖住以遮光。在遮光和不遮光的交界处放一条蚯蚓,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

(1)如果猜想二成立,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3)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3)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5、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                  、三部分,它属于      (填脊椎或无脊椎)。
(2)设计实验:

①在 A(瓶内无赃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② 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 A、B 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次数。

可能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多于 B 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 A 瓶中苍蝇      少于 B 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3)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年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常见的动物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