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
实验现象 |
反应原理 |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
|
加热上述溶液 |
|
|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
|
但他们对图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小聪认为 (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实验室制法:选取的药品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NaOH十CO2=Na2CO3+H2O),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猜想]
实验二: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集气瓶①中的溶液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 ,集气瓶②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
[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⑴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 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 mL的液体(分别是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⑵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 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⑶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
成的图像情况如乙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③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适 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五、综合说理题(共3小题)
科学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通过合理的操作、观察现象,就能确定气体产物的成分是哪一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准确的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