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3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中( )
A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 . 无法确定
2、下列变化中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水结冰 B . 酒精挥发 C . 水通电电解 D . 水蒸发
3、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B . 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 反应中分子个数发生改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
4、如图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 . 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 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该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5、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 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B . 10g NaCl溶解在90 g水中,形成100 gNaCl溶液 C .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D . 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 mL
6、现有ag A物质与bg B物质,充分反应后,生成C物质,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 )
A . 等于(a+ b)g B . 小于(a +b)g C . 大于(a+b)g D . 不大于(a +b)g
7、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两种生成物 B . 是分解反应 C .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反应物有5种
8、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 生成O2的质量 C .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9、关于2H2+O2 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 .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 . 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 .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0、由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得出( )
A .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 C .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该反应的条件
11、对于化学反应:4P+5O2 2P2O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12、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 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NO B . CO2 C . H2 D . CO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H2O2  H2O+O2 B . C+O2=CO2 C . 4P+5O2  2P2O5 D . CO2 + Ca(OH)2=CaCO3↓十H2O
14、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常温下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 . 分子个数比为1:1的CO和O2 B . 分子个数比为3:1的H2和O2 C . 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 D . 质量比为1:3的C和O2
1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 . 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只有氧原子和氢原子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D . 该反应读成:氨气加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加水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每年的4月24日是我国的航天日,2021年的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1)2021年5月21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登上火星并成功传回照片。乐乐查阅有关火星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大量的镁和二氧化碳资源,它们或能作为航天器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镁和碳。写出该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些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不会影响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是     (填字母)。 (2)
A . 原子核 B . 电子 C . 质子 D . 中子
2、已知反应A+B→C+D,现有16gA和64gB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 gC,则另一种生成物D的质量为      g。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宏观上)。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之比。

表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表示各微粒之间的       。

4、书写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碳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      
(4)铁在氧气中燃烧:      
(5)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      
(6)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7)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5、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3O2  2CO2+2H2O,X的化学式为      ;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克,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克。
(2)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Na+      H2O=      NaOH+       H2↑。
(2)      Fe2O+      HCl =      FeCl3+      H2O。
(3)      C2H6O+      O2       H2O+      CO2
(4)4FeS2+       O2       Fe2O3+      SO2
(5)      Fe2O3+      CO       Fe+       CO2
(6)      C2H2+      O2       CO2+      H2O。
7、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密闭容器中引燃4.6 g酒精(C2H6O)和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5.4 g水和x g一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为N2和CO2
(1)写出CO和NOx在“催化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x=1,CO和N2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若x=2.5时,则NOx的化学式为      
9、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H2O,H2S通入浓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浓)=SO2+X↓+2H2O。
(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      
(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      
(4)若尾气中含有H2S,可以用浓硫酸来吸收吗?为什么?
10、1909 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用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图中序号排列)。

(2)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化学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 )和氧气;④加热氧化汞。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最适宜在潜艇中制氧气的方法是      (填序号)。
(2)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提示:从能源及环保两方面简要回答)。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甲、乙两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图所示。

(1)甲组实验中,将试管中的水倒入烧杯后,蔗糖“消失”,天平指针仍然指在分度盘中央。他们认为此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乙组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      
(2)乙组同学在一定条件下将M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乙所示。根据数据分析,M物质由      (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组成。
(3)经过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3、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已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鼓起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      
(2)B实验中,实验前后,烧杯中钠元素的质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A、B两个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4、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已知: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只有装置甲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乙和丙则不能。否定装置乙和丙的理由分别是       。
(2)小明将装置丙进行改进,如图丁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丁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过程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①NH3+H2O+CO2+NaCl=     。+NaHCO3↓  ②2NaHCO3 Na2CO3+CO2↑+H2O
(1)化学方程式①中横线上所缺物质的化学式为      
(2)假设物质的利用率为100%,每制得5.3g纯碱,需消耗多少克氨气。
2、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 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      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3、已知食用级碳酸钙中往往会含有少量杂质,且杂质不与酸反应。小金为测定某品牌食用级碳酸钙中碳酸钙的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并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根据图乙,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可多选)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④将稀盐酸快速注入锥形瓶中与样品反应

4、   2020年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使得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又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等,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要配制 2%的双氧水溶液, 已经有 4%的双氧水溶液 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      
(3)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约为      ; (3)
A . 3% B . 4% C . 5% D . 10%
(4)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 固体中NaOH的质量(只含Na2CO3杂质),小金进行如下操作:①取2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再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称量。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稀盐酸溶液质量/g

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

105

200

300.6

(1)反应共生成气体克。
(2)该瓶20克样品中所含NaOH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五、综合说理题(共4小题)

1、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2、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 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 2 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 p, 结果鸡蛋吐了出来。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 的名称,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吞进瓶内和被吐出来的原因。

3、酸、碱、盐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NaHCO3

Mg(OH)2

建议每次剂量/g

0.5

0.3

请通过计算说明每次服用Mg(OH)2的剂量比 NaHCO3“少”的原因。

4、在盛有稀盐酸大烧杯中,漂浮着一个塑料块,如图所示。现向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请分析:充分反应后, 塑料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析。

(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3.3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