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绍兴市五校中考模拟联考初中科学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共15小题)

1、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组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中三个插座是串联的 B . 控制灯泡的开关S要接在火线上 C . 三脚插头的用电器也可插人两孔插座 D . 闭合开关S时,灯泡不亮,一定是零线某处断路
2、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图中的水银温度计在制作时,玻璃管中封入了一段金属丝,电源和金属丝相连,当温度达到设定值,电铃报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 . 温度升高至78 ℃时,电铃报警 C . 若将温度计上端的金属丝向下调整,则报警温度会降低 D . 电铃工作时,电磁铁a端为N极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均不能成像 B . 甲,乙均不能看到像 C . 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 . 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4、为有效防控新冠疫情,某校每天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开展体温检测。根据图片信息,以下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该测温仪的高度约为20毫米 B . 该测温仪的体积约为0.2立方米 C . 该测温仪的质量约为200克 D . 该测温仪显示屏的面积约为2平方米
5、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6、如图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 B . C . D .
7、多酶片是常用药之一,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治疗消化不良。如图是药瓶上的标签,其中肠溶衣是指药物外层包裹的,使药物能在37℃的人工胃液中2h以内不崩解或溶解,而在人工肠液中1h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以下有关多酶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多酶片

成分

本品每片含胃蛋白酶13mg、胰酶300mg

性状

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

A . 所含的各种酶,都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生成的 B . 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不能促进淀粉消化 C . 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 D . 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
8、物质转化是众多化学实验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实验目的,如检验、除杂、鉴别、制取等,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加入过量稀盐酸

B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稀盐酸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D

以铜为原料生产硫酸铜

加入稀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9、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错误的是(     )
A . 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B . 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 尿素排出体外经历的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 D . 水分进入植物体各部分的过程:土壤→根毛→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10、将下列组合物质中的液体分别滴加到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发现小气球都可以鼓起来,小气球鼓起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①镁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碳酸钠和稀硝酸

A . B . C . D .
11、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蛋白质的是(    )
A . 番茄 B . 米饭 C . 鸡蛋 D . 色拉油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水(塑料桶中间带有转轴,桶中装满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他对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13、2021年2月13日晚发生的福岛县近海的地震,让福岛再一次引发全球的关切据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发生大地震,史称“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级最终被测定为9.1,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24千米(14.9英里),并引发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 B . 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使地壳可以不断运动 C . 日本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故地震频繁 D . 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发生弯曲和隆起
14、新房装修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有毒的甲醛(CH2O),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利用某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去除甲醛,其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2O+3O2 3CO2+3H2O C . 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5:16 D . 催化剂一定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15、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这次返回任务采用了高速再入轨道技术。返回轨道如图所示, 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返回,避免了返回器由于速度过快存在燃烧殆尽的风险。以下有关返回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返回过程中,返回器的机械能始终守恒 B . 反弹过程中,返回器的动能部分转换为势能 C . 返回过程中,返回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热能 D . 每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器的动能第二次比第一次小

二、填空题(第16、22、24题每空2分,其他各1分。共40分)(共11小题)

1、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物块重80牛,放在光滑墙角处(如图),受水平方向力F1=100牛、竖直方向力F2=12牛的作用,这时墙壁所受压强为      帕;地面所受压力为      牛,地面所受压强为      帕。

2、  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
(1)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填物态变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3、人们常称铁是第一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深埋的古墓中有些铁器保存至今可能是因为        (可多选)。 (1)
A . 铁不活泼 B . 密封缺氧 C . 干燥缺水
(2)日常生活中我们拆开某种食品包装袋时,常常会发现一小包铁粉,撕开后发现袋内有板结的铁锈。这一小包铁粉有      作用。
(3)铁的冶炼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实验室研究炼铁原理的装 置,请回答和该实验有关的问题:

① 通入 CO 前要先检验装置的      

② 实验时先点燃      (填“A”或“C”)酒 精灯,理由是      

4、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F拉绳子的一端,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在水平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N ,拉力的功率为      W。

5、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从首次发掘至今,出土 了大量珍贵文物,图中所示依次为三星堆中出土的铜鸡、石蟾蜍、陶猪和铜蛇。
 
(1)图中文物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的是图中的      (填“鸡”、 “猪”、“蟾蜍”或“蛇”)。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古代劳动人民能够把野猪驯化为家猪,利用 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6、小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有以下的操作: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2)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3)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 4 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最大,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7、某同学在实验室中以碳酸钡原料(含少量SiO2 , SiO2不参与反应)制备高纯碳酸钡的流程如图:
(1)试剂x应选用       (填字母)。 (1)
A . 稀硫酸 B . 盐酸
(2)操作1、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等。
(3)滤液Y中的溶质除有:KOH、K2CO3以外肯定含有的是      (填化学式)
8、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欧, 电流在0.1~0.4安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电子元件的电流为I1 ,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I2 , 则I1      I2(填“>” “=”或“<”)。
(2)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欧。
9、为了探究小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选择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 灯泡(注: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发光),电压为4伏的电源以及其他相关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开始移动,直到灯泡正常发光,在此过程中测得小灯泡电流和电压的几组数据,并正确画出曲线a,如图乙所示,该实验小组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               。 (1)
A . 滑动变阻器R1(20Ω,3A) B . 滑动变阻器R2(50Ω,2A) C . 滑动变阻器R3(2000Ω,0.25A)
(2)小明在图乙中还画出了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b,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其理由      
10、评价一款空调有很多参数,其中一项叫做“能效比”。“能效比”是指空调制冷量与制冷时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小明家需要一台制冷量为3200瓦的空调,若选“能效比”为3.2的空调,则制冷消耗的电功率为      W。家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若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分钟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是      千瓦时,实际电功率为      W。

11、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 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5分)(共4小题)

1、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

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了如图乙的实验,在她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她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丙同学若用的是提纯后的精盐进行实验,那么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可多选)。 (3)
A . 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B . 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 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 D . 天平称取精盐时左物右码颠倒
2、为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提供的器材如下:A:小灯泡一个(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为几欧);B:电流表(0~0.6A0~3A);C:电压表(0~3V0~15V);D:滑动变阻器(15Ω1A);E:滑动变阻器(50Ω0.3A);F:滑动变阻器(500Ω0.1A);G:电源(3V),H:导线若干。

(1)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编号)。
(2)选出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乙图中的实验器材用导线连接起来,其中有一处连接错误,错误的地方是      
(3)改正错误后,移动滑片,读取多组电压表的示数 U、电流表的示数 I 的值,记录在列表中,然后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I—U关系图,如图丙所示。通过图丙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实验后,小明同学想到另一种求解额定功率的方法,利用电压小于2.5V时的电压、电流数据求出电阻,然后利用P=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发现计算结果R与真实值相比偏大,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3、小金发现每到下午自己就会感到头晕犯困,怀疑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超标,于是他设计了如图装置,测量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将装置A的注射器抽满空气,再全部推入装置B、C中,如此重复100次。
(1)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时,开关a、b的状态应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97g/L,实验前后C装置增重0.1997g,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4)小徐看了小金的实验方案,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偏大,以下支持小徐观点的是       。

 ①空气中存在一些其他酸性气体也被C装置吸收

 ②推动注射器速度太快导致部分气体未被C装置完全吸收

 ③有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从最右侧导管口进入C装置

4、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实验步骤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⒈加入1%的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⒉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7℃

37℃

0℃

⒊加入稀释的新鲜唾液,继续保温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⒋加入盐酸调节pH值

7

2

7

⒌滴加碘液

1滴

⒍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未出现蓝色

未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1)本实验探究的是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已知酸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乙试管溶液却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      
(3)若要探究低温下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需要对丙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四、解答题(第31题第2、3小题、第33题第3小题、第37题第2,3小题各3分,其他都是2分。共55分)(共7小题)

1、中国海军装备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如图),它有先进可靠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高航速、低噪音的性能,它作为中国海军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安全,会不定期进行战略巡航。下表是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参数(设海水与水的密度相同)。

水下排水量/吨

11500

水下最大航速/节

36

水面排水量/吨

9000

水下巡航速度/节

20

艇长/米

135

最大潜深/米

350

艇宽/米

13

1 节≈0.5 米/秒

 

请回答:

(1)核潜艇是靠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3)当核潜艇以表中的排水量在水面航行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2、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

(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填字母)。 (1)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为什么要“倒置”呢?      
(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CO2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4)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3%,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我市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应将罐体放入      收集容
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位置静止,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也便于从杠杆直接测得力臂大小。
(2)调好后,根据图乙进行实验,在A点处悬挂三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将弹簧测力计倒挂在B点处,直到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杠杆B点处受到的拉力应为      N。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点处的实际拉力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所以在弹簧测力计进行竖直向下拉的测量时,需要重新调零。
(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小明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如图丙所示,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结果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仍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4、醋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厂生产的“XX牌”白醋色泽透亮、酸味纯正。
(1)传统酸醋多以碎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再用酵母发酵成乙醇,最后氧化为醋酸(CH3COOH)。乙醇和醋酸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白醋中的酸均视为醋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氧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白醋,      (填擦做)使两者充分反应,当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白醋12g。(测定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请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某汽车发动机是以92号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在某次测试中,汽车在1.5×103s内于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4.6×104m,该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为3000N,汽车消耗汽油12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1)汽车的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图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
(2)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及功率为多少?
(3)汽油完全燃烧所能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效率是多少?
6、小科向6g石灰石(含杂质且杂质不和酸反应)中加入6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所示。

(1)小科对制取的CO2进行收集之后,将燃烧着的木条      (选填“伸至集气瓶口”或“伸入集气瓶”),发现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2)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小科使用的稀盐酸由36.5%的浓盐酸配制,则配制60g稀盐酸需蒸馏水       g。
(4)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因为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如果能控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们就可以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组织和器官,修复病损的器官,许多不治之症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

材料二: 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就是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A .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 . 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的根本原因 C . 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 . 细胞分化是指分裂的细胞只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
(2)受精卵被称为全能干细胞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受精卵存在于所有的组织里 B . 受精卵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C . 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D . 受精卵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
(3)下列有关干细胞基本特征的图示中最符合材料二中两位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年绍兴市五校中考模拟联考初中科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