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优生拔高测试1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将a、b两种液体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烧杯内,再将相同的木块放入其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以下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 a的液体密度大于b的液体密度 B . 两木块在容器中排开的液体质量相等 C . 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甲比乙大 D . 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2、现要配制l00g 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12% B . 8% C . 8.3% D . 10%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温度高于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 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两物质,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溶液是饱和溶液,且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40℃时,3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可配制500g 30%的甲溶液 D . 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1和S2 , 且2S1=3S2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 ,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1 .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 ,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2 , 且P2=2P1 . 将A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B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F1<F2 , ρ1>ρ2 B . F1=F2 , ρ1<ρ2 C . F1>F2 , ρ1<ρ2 D . F1<F2 , ρ1<ρ2
5、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食盐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食盐的质量/g

0

2

7

12

A . 20 ℃时,50 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食盐 B . 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 相同温度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6、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7、如图,台秤的托盘上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下面用细线悬挂一个实心铁球,木块仍浮在水面上。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所受的浮力 B . 铁球的重力一定大于木块的重力 C . 剪断细线前后,台秤示数不变 D . 剪断细线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 . 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 . 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 . 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9、如图(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B . 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C . 当A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D . 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容器中水面不变
10、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 3/5 的体积露出水面,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木块的密度为 0.6×103kg/m3 B .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 5:2 C . 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3:5 D . 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11、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 . 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 . 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 . 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12、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 , 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 , 现有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⑴若m1>m2 , 则F1一定小于F2;⑵若m1=m2 , 则F1一定大于F2

⑶若V1=V2 , 则F1一定小于F2;⑷若V1>V2 , 则F1一定大于F2

A . (1)(3) B . (1)(4) C . (2)(3) D . (2)(4)
13、把木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用细针将该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溢出水的总体积为V2(如图乙),忽略细针的体积。则( )

A . 木块的质量为ρV2 B . 缓慢下压木块的过程中,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C . 木块全部压入水中静止时,细针对木块的压力大小为ρgV2 D . 木块的密度为 ρ
14、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忽略铁链的体积),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80cm2 , 质量为400g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底面积为40cm2的长方体物块从液面逐渐浸入液体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且液体始终没有溢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液体的密度是2.5×103kg/m3 B . 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8N C . 物块刚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5.5×103Pa D .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时,液体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是16N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现有20℃时的100g某溶液,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了2g溶质,第二次继续蒸发10g水,析出了5g溶质,根据以上情况判断,20℃时该溶质的溶解度是      g,原来的溶液中溶质有      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O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2)
A . B . 硝酸铵 C . 干冰 D . 氢氧化钠
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而减小。
(2)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是1.0g/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②下列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托盘天平

B.烧杯

C.玻璃棒

D.10mL量筒

E.50mL量筒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若将25g乙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乙固体未溶解,则t1℃时乙的溶解度为      

②t2℃接近饱和的甲溶液逐渐冷却至t1℃,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正确的是      。(选序号)

4、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溢水杯的溢水口下方放一烧杯。将一金属块从下表面接触液面开始,慢慢浸入溢水杯至恰好浸没时,手受到的绳子拉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示数的大小变化是      。若金属块重54牛,溢出的水为20牛,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5、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量时示数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测量时示数是3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牛,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测量时示数是 3.4 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6、如图所示,体积为 1×10-3m3、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上端,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g取 10 N/kg)

(1)图甲装置内是水,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 70 N,则该球的重力为      N。
(2)图乙装置内装的是另外一种液体,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2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7、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3)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

37.3

37.8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此时若将 20 克的氯化钠倒入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下同)。
(2)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至40℃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有30g碳酸钠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烧杯加热到30℃,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字母) (1)
A . F<F<F    B . F>F>F   C . F=F=F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选填字母)。 (2)
A . ρ<ρ<ρ B . ρ>ρ>ρ C . ρ=ρ=ρ
(3)其中      球(选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10、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B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g。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金用表面贴有白纸的木板、弹簧、金属块、细线等制作了一个液体密度计。弹簧下端挂上金属块,指针静止时的位置标为A;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而不接触容器,指针静止时的位置B处标记为1.0;将金属块浸没于密度为0.8g/cm3的酒精中而不接触容器,在指针静止时的位置C处标记为0.8。

(1)C 处应在B处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2)B 与 C 的中点处应标注的值      (选填“<”“>”或“=”)0.9。
(3)标记完刻度后发现刻度A与B之间的距离较小,为了增大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可采取的做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2、密度计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测量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时用比重计,比重计的最小刻度线是“1”;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用比轻计,比轻计的最大刻度线是“1”。右图中A、B两支密度计,一支是比重计,一支是比轻计,它们的外形完全相同,B中配重质量大于A。

(1)图中刻度“a”      刻度“b”(填“大于”或“小于”)。
(2)将A、B两支密度计放入水中,漂浮时露出水面较长的密度计是      (填“A”或“B”)。
(3)关于A、B两支密度计及刻度线“1”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密度计A是比重计,刻度线“1”在密度计刻度的上端 B . 密度计B是比重计,刻度线“1”在密度计刻度的上端 C . 密度计A是比重计,刻度线“1”在密度计刻度的下端 D . 密度计B是比重计,刻度线“1”在密度计刻度的下端
3、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所示

 

(1)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3

b.将其放入密度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

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 , 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

d.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      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      (选填“正确”、“错误”)。

③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用给定的字母推导出ρ液与h的关系式为      

④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0.8g/cm3 , 将此密度计放在该酒精中,则实际酒精液面处在此密度计0.8g/cm3刻度线的      (选填“上”、“下” )方。

(2)小红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为小红设计一种改进方法:      
(3)小虎在吸管中的放入金属丝并封口后,将其放入液体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为顺完成实验任务,你的解决办法是      
4、小明想测一块密度小于水的泡沫(泡沫不吸水)的密度,现在手中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他借助手中一大一小两个圆柱形玻璃容器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桶中装入适量水,将小桶放入其中,处于漂浮状态,测得小桶露出水面高度为 h1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1 , 如图甲所示。

②将泡沫放在小桶上,整体仍处于漂浮,测得小桶漏出水面高度为 h2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2 , 如图乙所示。

③将小桶放在泡沫上,整体仍处于漂浮,测得小桶漏出水面高度为 h3 , 大桶中水面高度为 H3 , 如图丙。求:

(1)图丙中泡沫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浮力      (“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乙图中大桶中水面高度 H2      丙图中大桶中水面高度 H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泡沫密度表达式为ρ      (用 h1 , h2 , h3 和ρ表示)。
5、兴趣小组需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2%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示意图:

(1)配制该溶液需要食盐      克。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3)若步骤 B 称量时出现了指针偏左, 应进行的操作是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2%, 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 填序号)。 (4)
A . 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 将水倒入烧杯时, 有少量水溅出 D .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 有溶液洒落 E . 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 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某校兴趣小组模仿“曹冲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150克,底面积为30厘米2 , 高度为15厘米,水的密度ρ=1×103千克/米3 , g取10牛/千克。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 :水未进人杯内) ,杯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
(2)此时杯子浸人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为多少 ?
(3)此浮力秤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
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3、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ρ=1×103kg/m3)g=10N/kg)

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2)物体的密度ρ。
(3)若用细线悬挂一个体积不变的木球(ρ=0.5×103kg/m3)使二者悬浮,如图丙所示,则木球的体积至少多大?
4、某校兴趣小组模仿“曹冲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0cm 2 , 高度为15cm。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5、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向200克水中加入74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优生拔高测试1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