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 .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下列表述,能够最科学最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 .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B .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 . 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 D . 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4、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十分相似,那么蛋黄则可以代表地球内部 的(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软流层 D . 地核
6、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 . 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C . 地球的自身形状在不断变化 D . 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7、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 . 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 . “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识 D . 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8、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下列哪一星球是圆的( )
A . 月球 B . 太阳 C . 地球 D . 以上都是
9、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平——地圆——地球。直到20 世纪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的照片,才得以确证。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认同以下观点中的( )
A . 人类认识地球从“地平”到“地圆”,全凭自己的想象 B . 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看到的长度逐渐变短 C .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 . 直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10、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 . 站在高处,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B . 高处视野好 C . 大地是圆的 D . 风景在高处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B .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壳中 C .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 .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12、人类首次得到的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  )
A . 麦哲伦船队的成功环球航行 B .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C . 人们发现太阳或月亮是球体 D .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13、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 站得高看得远 B . 日全食圆弧形 C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 . 太阳东升西落
14、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等,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15、限于人类的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 月食时,月球表面的阴影是弧形 B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C . 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D . 站得高望得远
16、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 . 地核-地幔-地壳 B . 地幔-地核-地壳 C . 地壳-地幔-地核 D . 地壳-地核-地幔
17、关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 B . 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则为熔融状态 C .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 D .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火山熔岩流来源于图中的      层(填结构名称)。地震是由图中的      层(填字母)内岩石圈发生的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      ;蛋白对应地球的       ;蛋黄对应地球的       
3、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两极方向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
4、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千米,极半径是      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5、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6、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2)
A . 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 . 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 . 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7、地球的形状      。表面积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8、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9、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及里可分为                  三层。
10、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C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2、贝贝在海边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见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①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②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2)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      (选填①水平面或②球面)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