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检测1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选项 | A | B | C | D |
医用消毒剂 | 乙醇 | 双氧水 | 硼酸 | “84”消毒液 |
有效成分 | C2H5OH | H2O2 | H3BO3 | NaClO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活动1: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 、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 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以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其中,塑料属于 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2: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关于“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食品,如: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起 ;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地 块 |
甲 |
乙 |
丙 |
丁 |
施肥情况 |
氮肥 |
磷肥、钾肥 |
磷肥、氮肥 |
不施肥 |
小麦产量(kg) |
56.62 |
67.26 |
57.80 |
55.71 |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由此同学们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试回答:
金属 |
甲 |
乙 |
丙 |
丁 |
氢气泡的多少 |
++ |
++++ |
+++ |
+ |
Ⅰ.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从两种途径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不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改变 和 后,也可以发生反应。相对于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 (写两点)。
【提出假设】
假设一:可能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可能含有镁粉;
假设三:可能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①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②氢氧化镁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 2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 1 |
加入一定温度的蒸馏水、搅拌 |
沉淀未见减少 |
实验 2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 2 现象,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实验思考】
时间/min |
0 |
2 |
4 |
8 |
12 |
16 |
20 |
24 |
溶液 pH |
2.0 |
5.3 |
7.0 |
8.6 |
9.3 |
9.8 |
10.0 |
10.0 |
实验现象 |
/ |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试管温度升高,无沉淀生成 |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
根据表中信息,请你说说溶液 pH 值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甲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 800℃~1000℃)、乙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 500℃~700℃) 分别对玻璃直导管进行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① 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 33.6 | 44.2 |
②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
③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 全部溶解,有气泡 | 部分溶解,无气泡 |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金同学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 ,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 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