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除杂专题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方法 |
A | NaNO3 | Na2CO3 |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B | KCl | K2SO4 |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
C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D | H2 | HCl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序号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 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B |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 金属铜 | 过滤 |
C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氢氧化钠溶液 | 洗气 |
D |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 水 | 过滤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氧化钙(碳酸钙) |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
C | 铁粉(铜粉)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氧气 | 水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B | 氧化钙 | 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铜 | 氧化铜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氯化亚铁溶液 | 氯化铜 |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A | KNO3溶液 | K2CO3 | BaCl2溶液 |
B | Fe | Cu | 稀盐酸 |
C | CO2 | HCl | 饱和NaHCO3溶液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Zn |
序号 | 物 质 | 选用试剂 | 操 作 |
A | CO2(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B | CaO(CaCO3) | H2O |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
C | KNO3溶液(K2CO3)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NaCl溶液(CaCl2) | ①Na2CO3溶液 ②稀盐酸 |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及方法 |
A | CO2 | HCl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
B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的CaCO3 , 过滤 |
C | FeSO4溶液 | CuSO4溶液 | 加入足量的Zn粉,过滤 |
D | K2SO4溶液 | MgSO4溶液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 | |
A | FeCl2溶液 | CuCl2 | 过量铁粉 | 结晶 |
B | CO2 | H2O | 氢氧化钠 | 干燥 |
C | NaCl溶液 | Na2SO4 | 适量Ba(NO3)2溶液 | 过滤 |
D | 铜粉 | CuO | 过量稀盐酸 | 过滤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C |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食盐反应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
C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D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2SO4(HNO3) | 加Ba(NO3)2溶液、过滤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
B |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C | 不损坏铁制品的前提下除去表面铁锈 |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
D |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并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 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 (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表示).

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
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杂质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
回答下列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 , 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所有的可能组成 。
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1)相同。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某气体可能由CO、CO2、H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研究其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有些固定装置已经省去)。
请回答:
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某实验小组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所用装置气密性良好).
a、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b、CaCl2溶液呈中性.
(1)装置B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持续有大量气泡产生,但较长时间后,经验证D中二氧化碳仍然没有收集满,原因是 .
(3)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改进并成功完成了实验,在处理废液时,小新同学想将锥形瓶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但小帆同学认为这种做法不正确,应该先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与验证】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 猜想2正确 |
根据流程图回答:
方案1: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干燥的沉淀B或CaCl2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方案2: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实验改进后所得纯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请你判断:上述所选称量数据不合理的是 (填:“方案1”或“方案2”)。
理由是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 溶液质量增加 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 |
![]() |
有同学提出,因滤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 至过量,再蒸发结晶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