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上5.2 滑轮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小金在学习了滑轮之后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2、小科将重为15N的物体挂在如图所示滑轮组上,动滑轮的重为3N,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实际使用中拉力的大小可能为( )

A . 4N B . 5N C . 6N D . 7N
3、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时,观察到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个重要的装置,一般是(    )。
A . 定滑轮 B . 动滑轮 C . 滑轮组 D . 省力杠杆
4、如图,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论,小敏想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侧加上一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能忽略、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下列四套装置中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5、使用动滑轮可以(   )
A . 省力又省距离 B . 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C . 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D . 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6、如图,使用该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沿不同方向所用的拉力(   )

A . F1最大 B . F2最大 C . F3最大 D . 一样大
7、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 . 小李把小胖拉起 B . 小胖把小李拉起 C . 两个都拉不起 D . 两个都拉起
8、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 . 人将绳子拉过1m,物体也上升1m C . 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N D . 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9、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F、F , 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10、如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均为G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3F1=G B . 3F2=G C . F3=2G D . F4=2G
11、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A . A上升 B . A下降 C . A、B均静止 D . 无法判断
12、某人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部肌肉功能。使用时,若绳A处固定不动,手在B处用力FB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若绳B处固定不动,腿在A处用力FA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FA>FB B . FA<FB C . FA=FB D .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N,则下列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动滑轮重4N B . 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 C .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 . 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14、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

A . F3<F1<F2 B . F1<F2<F3 C . F2<F1<F3 D . F3<F2<F1
15、通过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50牛的重物,已知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10牛,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 . 20N B . 25N C . 30N D . 35N
16、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①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所受重力为G的物块匀速上升。②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所受重力为G的物块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FA<G B . FB<G C . FA=2G D . FB=2G
17、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动滑轮来提升货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定可以省力 B . 使用动滑轮时,该变形杠杆的支点在动滑轮的轴心处 C . 改变拉力方向,不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D . 做的总功增大
18、如图所示,分别用拉力 F1、F2、F3、F4 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力、绳重及摩擦,则所用拉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19、如图所示,用滑轮提升重为G=100N的物体,使物体以0.2m/s速度上升(绳重和各种摩擦不计),已知动滑轮重G=12N,则绳端拉力F和移动速度v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56N,0.1m/s B . 56N,0.4m/s C . 212N,0.1m/s D . 212N,0.4m/s
20、如图,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中,       的滑轮叫定滑轮,      的滑轮叫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       ;动滑轮的作用是      
2、升旗时,人站在地面上向      拉绳子,旗向上运动,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个      
3、如图所示,在摩擦不计的情况下,物重10N,手拉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时示数为      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A、B、C三个不同位置时,拉力FA、FB、FC的大小关系是      

4、如图所示,用滑轮将重物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人拉绳所用的力F为      N,不计摩擦,物体和滑轮的总重是      

5、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中,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F3、F4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F4的大小关系是      。若滑轮自重不能忽略,摩擦和绳重不计,则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6、如图所示,在力F的作用下,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M以0.5米/秒的速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前进了2米(滑轮和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

(1)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
(2)拉力F的功率是       瓦。
7、如图,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使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 , 不计滑轮重力、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图       (填“甲”“乙”或“丙”)中的滑轮属于定滑轮,拉力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8、小科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为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      N。

9、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N,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      N,FB      N。

10、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 , 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这三个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工人师傅用动滑轮将重为600N的木箱吊到阳台上,至少需要多大的拉力?如果动滑轮重80N,不计摩擦和绳重,需要拉力为多大?
2、如图甲,某同学用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同一种绕绳的方式下匀速提升不同质量的重物,得到了多组竖直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重物所受重力G的大小关系,并绘制出如图乙的F-G图像(不计绳重以及摩擦)。

 

(1)试根据图像计算动滑轮所受重力G
(2)在图甲中画出该同学的绕绳方法。
(3)用该滑轮组提起重为65 N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一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重为200牛的物体,此时人对绳的拉力为12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

(1)求: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有多大?
(2)若定滑轮重力是动滑轮重力的两倍,则此时天花板受到定滑轮的拉力多大?
(3)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拉力沿不同方向将一重物提起(不计摩擦),那么F1       F2(填“>”、“=”或“<”),请证明你的结论      。(用作图来轴助证明)

5、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忽略绳重和摩擦)

(1)实验时,应      竖直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
(2)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移动的速度为       m/s
(3)小金想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拉力是否与承担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有关,请在丙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并写出简要的探究方案。
2、小科和小敏进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的活动。

(1)这个探究活动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因为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      
(2)如图甲、乙所示,小科、小敏分别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然后他们进行图丙的实验操作,则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2)
A . 小科 B . 小敏 C . 都正确 D . 都不正确
(3)本实验探究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方案一:相同数量钩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方案二:不同数量钩码,各测一组数据。

3、在“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活动中,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1.0

10

1.1

20

2.0

10

1.7

20

3.0

10

2.3

20

(1)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而是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2)小科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W-W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

△W      (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4、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

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

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1)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2)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上5.2 滑轮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