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或液态
2、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3、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4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 . B . C . D .
4、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科学家在南极(温度在-40℃以下)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测量温度时,应选用( )。

物质

熔点(℃)

固态煤油

- 30

固态水银

- 39

固态酒精

- 114

A . 水银温度计 B . 煤油温度计 C . 酒精温度计 D . 水银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
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熔化一部分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也不熔化 D . 无法判断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 湖水结冰 B . 雾气消散 C . 露珠形成 D . 冰雪消融
7、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8、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依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 . 加热到5min的时候,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 B .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 .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 . 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9、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 . 2min时是冰水混合物 B . 冰的熔点为0℃ C .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 .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0、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物,用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A . 冰比水凉 B . 冰的温度比水低 C . 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 . 冰和食物的接触更充分
11、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 . 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 .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12、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 .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 .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 . 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 .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13、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固体酒精

甲苯

熔点(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 .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 . 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C的气温 C .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 . 钨在3410C可以是液体
1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B . 48C时的海波是液态 C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15、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 . 没有熔化 B . 熔化一半 C . 熔化小于一半 D . 熔化超过一半
16、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 冬天树叶上结霜 B . 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 . 壶嘴上方冒白气 D . 初春冰雪消融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科学上,把有确定熔点的一类固体称为      ,如      等;把没有确定熔点的一类固体称为      ,如      等。
2、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上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3、请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热量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图甲)。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      (选填“35%”“45%”或“55%”)的防冻冷却液较合适,简述选用理由: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其中的水会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冷却液与原来相比,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填序号)。

①质量    ②沸点    ③凝固点

4、如图是小天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      ℃,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判断出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CD段表示乙物质处于      态。
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图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8、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25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或“固液共存”)
10、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结晶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3、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      态,在-120℃时是      态。
(2)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      热;水结成冰时,水要      热。
(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4)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为了更好的认识固体熔化的规律,小明从实验室取来两种物质,探究熔化的规律。实验结束后,小明做出了甲、乙熔化图像如图一。

根据图像判断甲是否是晶体,并说出理由?      

(2)小麦分析小明的熔化图像,认为甲和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      
(3)小明在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二中a线所示。

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二中作出温度大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3)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2、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初始温度及每分钟末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6

42

48

48

48

48

48

52

56

60

(1)从图像甲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      ℃。
(2)从计时开始,经过5min,海波的状态是      
(3)此实验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3、冬季路面积雪结冰成为许多地区交通安全出行的重大隐患。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天气,马路上经车轮反复碾压的积雪,会比周围的积雪更容易熔化。于是小组同学一起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组同学打算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探究:(如图1)

步骤一:同学们选择低于0℃的室外进行实验,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两块大小、厚度相同的冰块。

步骤二:把两根相同的细钢丝挂在冰块上,下方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

步骤三:等待一段时间后,小组同学观察到细钢丝陷入冰块的深度不同,从而得出了结论。

(1)小组同学的上述操作,基于的猜想是:        
(2)钢丝陷入冰块的原因是      
(3)由于晚上气温会比白天更低,交警为了保障路面安全还会在路面上撒盐。该小组同学打算继续研究盐对熔化的影响。他们在实验室(室温10℃左右)分别用等质量的纯水和盐水制得纯冰、盐冰,处理成碎冰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同时观察试管中碎冰熔化情况,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分别绘制甲、乙两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图像可知,在积雪已熔化的道路上洒盐,目的之一是      
4、食盐能降低冰雪熔化的温度,小明想探究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利用食盐、水、烧杯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食盐和水分别配置浓度为5.6%,15.7%,22.4%,26.1%的四种食盐水。

②将四种浓度的食盐水各取100克,放置冰箱中降温凝固,最后温度均为-25℃。

③将上述的四种冰冻食盐水移至相同环境中升温,记录各自的熔点,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如图。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实验之前,小明认为食盐水浓度越高,其冰冻盐水的熔点越低。实验之后,小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误。图中能证明小明原观点错误的证据是      
(3)小红认为该实验中,如果四种浓度冰冻食盐水的质量各不相同,重做上述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的实验结果。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