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 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 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 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 A,B,C,D,E 处的温度分别为 4℃、3℃、2℃、1℃、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2、两只一样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铜块和铁块分别投入烧杯中,(已知ρ=8.9×103kg/m3 , ρ=7.9×103kg/m3)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则铜块与铁块质量大小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块质量大 B . 铁块质量大 C . 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大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在某装满氧气的钢瓶中,瓶内气体的密度为8kg/m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
A . 2kg/m3 B . 4kg/m3 C . 6kg/m3 D . 8kg/m3
4、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A . 大于0.9×103千克/米3 B . 小于0.9×103千克/米3 C . 等于0.9×103千克/米3 D . 无法判断
5、有两只质量和容积都相同的瓶子装满了不同液体,经测定一瓶是水,总质量是5千克,另一瓶是煤油(ρ煤油=0.8克/厘米3),总质量是4.2千克,那么( )
A . 瓶子的质量是0.5千克 B . 瓶子的质量是0.8千克 C . 瓶子的容积是4分米3 D . 瓶子的容积是3.8分米3
6、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g,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g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约为( )
A . 0.92×103kg/m3 B . 1.1×103kg/m3 C . 1.2×103kg/m3 D . 11×103kg/m3
7、一个由甲、乙两种金属做成的零件,其体积为61.3cm3 . 若用与零件质量相同的纯金属甲和纯金属乙做此零件,其体积分别为96.5cm3和52.5cm3 . 则原零件中金属甲的质量和金属乙的质量之比为( )
A . 1:2 B . 1:3 C . 1:4 D . 1:5
8、用质量相同的铅、铜、铁、铝制成同体积的四个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ρ>ρ>ρ>ρ)( )

①四球都是实心的

②四球都是空心的

③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④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9、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3 , 乙物质的密度为5g/cm3 , 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的混合液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A . 2∶5 B . 5∶2 C . 4∶5 D . 5∶4
10、小雪利用烧杯装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的质量为40g B . 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 C . 液体的密度为1.33×103kg/m3 D . 当烧杯中装有体积为60cm3的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80g
11、实验桌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小佳分别拿起后感觉其中一瓶特别沉。老师告诉她:轻的那瓶装着200g蒸馏水,沉的那瓶装满水银,水银密度是13.6×103kg/m3。则瓶中的水银质量为( )
A . 200g B . 2720g C . 10.88g D . 272g
12、某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克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厘米3

10

30

50

A . 3.0×103千克/米3、10克 B . 1.7×103千克/米3、10克 C . 1.4×103千克/米3、20克 D . 1.0×103千克/米3、20克
13、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 甲 、ρ 乙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 B . C . D .
14、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15

A . 烧杯内水的深度大小关系h3>h2>h1 B . 金属球的体积是(h2-h1)S C . 金属球的密度是ρ(h2-h1)/(h3-h1 D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3-h1)S
15、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ρ ,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    )

A . ρ>ρ , m>m B . ρ>ρ , m<m C . ρ<ρ , m<m D . ρ<ρ , m>m
16、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2<ρ1)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 .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ρ12 B .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2ρ1ρ2/(ρ1+ ρ2) C .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ρ12-1)m0 D .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ρ12)m0/(ρ1ρ2)
17、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图中的烧杯,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制成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烧杯质量为240g B . 该液体密度为4.8g/cm3 C . 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D . 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某同学设计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密度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密度为ρ . 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h.雪密度表达式式ρ=       (用H、h、ρ表示)

2、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 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11甲所示;

②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乙所示;

③ 将烧杯中 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所示;

④ 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 44 mL,如图丁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
(2)在实验步骤 ③ 和 ④ 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ρ=1.0×103kg/m3
4、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 ,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围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m=

V=V=

∴ρ物= = ρ

= ρ

ρ=      

千克/米3

ρ>ρ

量筒

细铁

……

ρ=      (用V1V2V3ρ表示)

……

ρ<ρ

5、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3 , 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      ×10-2m3
(2)稻谷的密度是      ×103kg/m3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物体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      次。
6、小红的妈妈有一只翠玉手镯,她想知道手镯的密度。现在只有如下器材:一个水槽和足量的水、细线、刻度尺、一个正方体木块。请你按照下面的实验设计思路,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利用测量中的表示符号和水的密度ρ , 写出测量翠玉手镯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_x0000_i1035

实验步骤:

①水槽中装入适量水,将木块放入水槽中,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1

②将手镯放于木块上,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2

      。翠玉手镯密度的数学表达式:ρ=      

7、某同学想测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_x0000_i1027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金属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金属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塑料球的体积V=      cm3 , 计算塑料球的密度ρ=      g/cm3
(2)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密度,步骤:      。根据补充的步骤,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
(3)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数据,算出小金属块的质量是      g。
8、某同学想利用一台已经调好的天平,一只空杯和适量的水,测量妈妈刚买回来的面粉的密度,她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填写出正确的操作和结果。
(1)用天平测出空杯的质量m1
(2)空杯中装满面粉后,用天平测出杯和面粉的总质量m2
(3)倒掉杯中的面粉,洗净杯后,再向杯中      ,用天平测出      
(4)面粉的密度为      。(用测出的量和水的密度ρ来表示)。
9、如图-1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19.5mL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为      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示数是      mL,玉坠的体积是      mL,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      g/cm3 . (ρ=1.0×103kg/m3

10、小明家买的某种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 . 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里了一支“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⑴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

⑵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

      

⑷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 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一个质量为54g的空心铝球,它的体积为25cm3 , 已知ρ=2.7×103kg/m3 , 求:
(1)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2)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测得铝球的总质量为58g,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科学小组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将测量得出的5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将实验数据用图像表示。试求:

液体的体积V/cm3

5.8

7.9

16.7

35.1

38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10.7

12.8

21.6

40.0

(1)液体的密度;
(2)表格中空白处的值为多少?
(3)某同学描绘了质量(m)随体积(V)变化的图象,其大致情况应如下图中的       所示。

3、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钱塘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钱塘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再把烧杯中江水倒入量筒中,液面如图乙所示,她 测得江水密度为      g/cm3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电子秤和

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 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 , 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 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直至液面与记为A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 计算:江水的质量      ,江水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其中水的密度用ρ表示),从而算出江水的密度。

4、小伶和小柯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溶液后,用图示弹簧秤测出其重力,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液体密度(g/cm3)

0.4

0.6

1.0

1.4

弹簧秤的示数(N)

1.6

1.8

2.2

2.6

弹簧的长度(cm)

10.4

10.8

11.6

12.4

(1)通过分析此表,小柯发现液体密度与弹簧秤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能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      

(2)若小桶中盛满密度为1.1g/cm3的某种液体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N。
(3)若小桶中盛满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时弹簧的长度是12.8cm时,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4)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塑料小桶的重力为多少牛?弹簧的原长为多少厘米?塑料小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5、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 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 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 温度达到 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请说出你推理的依据。
(2)第 6 分钟时,该材料处于      态;
(3)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 0.9g/cm3 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 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 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下面是小金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第1步: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第2步: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 , 根据      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

第3步:       ,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第4步:利用上述所得数据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上述字母代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表示)

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      kg/m3

2、小明在郊游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准备在实验室测出该矿石的密度。由于石块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进行了以下的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矿石的质量时,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2)矿石无法放入量筒,小明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顺序进行了测量,可知矿石的体积是      cm3
(3)若此前用托盘天平测得矿石的质量为168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东想测量标有净含量是“250毫升”的舒化奶的密度,请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

(1)小东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这盒舒化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盒与舒化奶的总质量为      克。
(2)小东把包装盒打开,将盒中舒化奶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如图乙所示),称得包装盒的质量为11.4克,则他测得的盒中的奶的质量是      克,利用舒化奶的“净含量”求得它的密度为ρ      克/厘米3。若牛奶的“净含量”标注准确,他测得的密度值偏      。(填“大或小”)
(3)小东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舒化奶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测出图乙中塑料杯和舒化奶的总质量m1

②用记号笔在塑料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舒化奶擦干塑料杯,用天平测出塑料杯的质量为m2

      ,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为m3

④水的密度记为ρ , 舒化奶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4、小菁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菁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l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      (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塑料球的密度ρ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五、综合说理题(共2小题)

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地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冰比水“轻”。你知道冰比水“轻”其实是指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紧紧贴在钢罐内壁。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给予解释。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