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81讲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金属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是( )
A . Fe2O3 B . CuO C . MnO2 D . Na2O
2、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Ba(OH)2→NaOH B . HCl→NaCl C . Fe2O3→Fe(OH)3 D . MgCO3→MgCl2
3、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①X+酸→盐+水  ②X+水→碱

A . CaO B . Fe2O3 C . CO2 D . NaOH
4、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CH4→CO2  ②HNO3→HCl   ③CaO→Ca(OH)2 ④BaCl2→Ba(NO3)2

⑤CuO→Cu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
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则甲、 乙、丙、丁依次是( )

A . C、CO、CO2、H2CO3 B . CO、CO2、C、H2CO3 C . CaO、Ca(OH)2、CaCl2、CaCO3 D . CaCO3、Ca(OH)2、CaCl2、CaO
6、关于氮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 上述所有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 上述反应中①②③均属于氮的固定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O2→H2CO3 B . CuO→Cu(OH)2 C . H2CO3→CO2 D . Cu(OH)2→CuO
8、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 →CO2 , C→ CO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 . 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 . 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D . 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9、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 H2SO4 HCl B . CO Na2CO3 C . Cu(OH)2 NaOH D . NaNO3 Ba(NO3)2
10、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C、CO、CO2 B . H2O2、H2O、O2 C . KOH、K2CO3、KNO3 D . Fe2O3、FeCl3、Fe(OH)3
11、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

 

A

B

C

D

X

Y

Z

A . A B . B C . C D . D
12、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主要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C .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D . 乙中有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
13、对于H2、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均需加热 B . 实验均需对尾气进行处理 C . 实验均有紫红色固体生成 D . H2和CO均体现出还原性
14、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色 B . 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没有可燃性 C . 该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D . 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前应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CO气体
15、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
A . X可以是木炭 B . 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 . 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 . 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飞花令”是中国诗词的一种接龙游戏。科学兴趣小组模仿“飞花令”游戏规则,进行物质间转化的接龙比赛,其比赛规则是:从同一物质开始进行转化,接龙物质不能重复且必须含有指定元素,以转化路径长且正确者为比赛胜者。某两场比赛的过程记录如下(“→”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指定元素:氢元素  起始物质:HCl  比赛胜者:乙同学

甲同学:HCl→H2O

乙同学:HCl→H2O→

乙同学在方框中应填物质的化学式是      。(写一种即可);

(2)指定元素:钡元素  起始物质:BaO  比赛胜者:丁同学

丙同学:BaO→Ba(OH)2→BaSO4

下列能使丁同学获胜的方案有     (填字母)。

(2)
A . BaO→BaSO4→Ba(OH)2→BaCO3 B . BaO-BaCl2→Ba(NO3)2→BaSO4 C . BaO→Ba(OH)2→BaCO3→BaCl2→Ba(NO3)2→BaSO4 D . BaO→BaCl2→BaCO3→Ba(NO3)2→Ba(OH)2→BaSO4
2、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2)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写出固体A的成分:      ,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4)回收过程中需要过量铁粉,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铁锭可以轧成铁板,体现了金属的      性。
3、小毛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毛认为的“铁”,是指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 可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      性。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果要还原得到6.4克铜,则理论上需要消耗0.2克氢气,但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一定 大于理论值,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中出现的红色物质又变回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以下的(         ). (2)
A . 实验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然后通氢气; B . 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C .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 D . 试管外壁可能还有水; E . 加热时氢气本身不纯.
5、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

注: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写出图示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如图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反应①中      (填化学式)被还原。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性,对人体有危害。
(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7、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E的化学式为A:      ;E:      
(2)请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D→B+C      

8、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产生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将其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石灰石和卤水制备氢氧化镁,其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X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氢氧化镁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是      (写出1点)。
9、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过程中,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这时因为氧化铜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甲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3)实验过程应先点燃      处(填“乙”或“丙")酒精灯。
10、A、B、C 为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B转变成C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反应是       

(1)
A . CO+CuO Cu+CO2 B . H2CO3 H2O+CO2 C . 2CO+O2 2CO2 D . CaCO3+2HCl=CaCl2+H2O+CO2
(2)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

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可能是H2、CO、CO2、N2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可以得出结论:半水煤气中一定有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2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2)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通入氮气,再      ,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
(3)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      

3、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200m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      
(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      
(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实验开始时加入a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克,当b为      (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是小科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2)要一步实现图中“Cu→Cu2”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则该溶液的溶质是      
(3)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利用硝酸铜溶液制备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试剂      
2、含硫的物质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出现下列图示的转化:
(1)实验室中,点燃少量单质硫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漂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物质A.A是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A转化成Na2SO3 , 你提供的试剂是      
(2)在硫酸工业中,将A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B,B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4)若回收工业排放物A 32吨,理论上可生产硫酸        吨.
3、现有质量为m克的样品(氧化亚铁与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将其平分为甲、乙两份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16克,溶液E中含有盐酸和一种盐,气体F的质量为0.5克。)

(1)固体B的成分是      
(2)m克样品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为      克。
(3)样品中氧化亚铁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
(4)样品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4、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方法一:氧化铜 硫酸铜溶液

方法二: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右图的还原氧化铜实验。

(1)方法一中步骤Ⅱ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2)方法二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再停止通氢气,其目的是      
(3)通过比较分析,你会采用方法一还是方法二,并说明理由。
5、如图是某科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

(1)A装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实验时先要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当B装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线以下,再开始加热。划定B安全线最高位置的依据是      
(3)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81讲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