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 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

A . 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 . 台湾省--地震多发 C . 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 . 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3、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 .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 . 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 . 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 .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南北温差大,寒冷干燥 B . 东部季风区冷热不明显 C . 西北内陆地区长冬无夏 D . 以上三个都正确
5、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是东南季风,来自于太平洋 B . 乙是西南季风,来自于印度洋 C . 甲、乙相比,乙影响我国降水范围更广 D . 夏季风的进退与东部雨带的推移密切相关
6、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 干旱、洪涝、霜冻 B . 寒潮、台风、霜 C . 干旱、暴雪、沙尘暴 D . 干旱、寒潮、沙尘暴
7、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8、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特大暴雨造成的 B .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 D .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起了重要的扼制作用
9、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 .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 . 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 . 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的植物种子的含水量可能是 30% B . 反渗透法进行海水淡化最大的优点是高效率 C . 国际上将海洋上的风根据其效果分为 12 个等级 D . 台风破坏力巨大,尤其是台风眼处常有狂风暴雨
11、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平均值上升。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 50~100 年间, 气温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可见气温的升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 气温升高将会减少寒潮南侵,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 . 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 C . 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 D . 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
12、以下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D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13、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产生这一自然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④②③① D . ②③④①
14、2019年汛期以来,浙江大部分地区维持高温天气,降雨量偏少七成,蒸发量是同期降雨量的4倍,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B .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 . 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 .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15、11月1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浙江全省正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江山、常山两地达“重旱”,另有42个县(市、区)达“中旱”,22个县(市、区)达“轻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B .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 . 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 .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16、近年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 . 大气污染的结果 C . 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 .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
1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 . 冬季风活动强烈 C . 南北跨纬度大 D . 地形复杂多样
18、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日差大的特点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D . “燕子低飞要下雨”说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B . 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 C . 高气压区的气流向上流动 D . 我国降雨集中在夏季,主要受到偏南季风的影响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寒潮和冬季风的发源地是      
2、

教室里,同学们在讨论“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右图某年1月10日的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      

(2)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

(2)
A . 台风 B . 寒潮 C . 泥石流
3、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

(1)图甲表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      季风,风从      吹向      ,在它的影响下,气温      ,降水不多;
(2)图乙表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      季风,风从      吹向      ,它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      洋,给亚洲东部和南部带来      
4、下图分别表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从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A、B、C、D分别代表哪个城市?A      ,B      ,C      ,D      
(2)四城市均位于我国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四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配合上的共同点是      
(3)比较四城市的气温资料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温差      ;冬季南北温差      
(4)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的是      
5、读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和温度配合的特点是:      
(2)在A,B,C,D四幅图中,与浙江杭州气候类型最为相似的是      (填序号)图。
(3)造成A城市与D城市气候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填“纬度位置”或“地形”)。
6、下面甲乙两图是不同季节我国天气形势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甲图所示的季节里,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方向的风。此时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2)在乙图所示的季节里,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图中箭头所示的气流①来自      洋,②来自      洋,在我国受到这两种气流影响的地区被称为      
7、下面是我县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

我市今夜到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4-5级,明天白天  最高气温为23℃,最低温度15-16℃,森林火险等级5级,林区绝对禁止野外用火。试问:

(1)气象消息中说明最高气温为23℃,应出现在      左右;
(2)“东南风4-5级”中的东南风是指      方向吹来的风,这是由于空气之间存在着水平压强差引起的。
(3)北京市夜间经常会有雾霾,有人认为这可能与本市的气候特征有一定的关系。那么雾霾主要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布中的        层;我市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8、衢州市的气候类型是       。阳春三月,衢州已是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天寒地冻,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9、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        ,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       (填“海上吹向陆地的海风”或“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天寒地冻,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10、下图为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这三座城市的气温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2)上海所处的气候类型是      
11、季风的影响是导致      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是影响我国      雨带推移的原因。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华北地区降水量各年之间的年际变化量最大值约为    (    )

(1)
A . 320毫米   B . 450毫米 C . 650毫米 D . 400毫米
(2)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    )

(2)
A . 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 . 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 . 气温高,蒸发量大 D .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2、读我国四城市1月和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城市是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

(2)从图中可以得知,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       (填“较大”或“较小”),我国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填“南方”或“北方”)地区。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4)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       。

3、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
  1. 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温州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4、

西藏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色农牧业。阅读图表,

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给甲地农林区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海域及季风。

(2)依据图、表中分析在乙地建设特色牧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3)甲、乙两地为确保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5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境内出现局地强降水及冰雹天气,并引发特大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灾害造成15个乡镇3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6万亩,毁坏耕地6 000亩,国道G212线多处中断,因灾死亡24人,失踪37人,紧急转移安置2 183人。

材料二 图1为我国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1~12月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的次数统计图。图2为我国珠江和黄河位置示意图。

(1)两地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几月?

(2)请推测一下,长江流域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会出现在几月。

(3)引发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是什么?

(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防治和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      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      山脉.
(2)寒潮路径B经过的③省区是      (全称),该省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气候类型是      
(4)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7、读表回答:

城市

三亚

乌鲁木齐

杭州

哈尔滨

长春

气温

(℃)

最高气温

32

30

26

22

18

平均气温

31

21

20

20

16

最低气温

30

11

19

19

13

(1)从所学的知识可知,该表所示最有可能的是一年里哪个季节中的一天?____。 (1)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分析表中乌鲁木齐和三亚的有关数据可知,两个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气象要素是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乌鲁木齐属于什么气候区?      (干湿区别)。
8、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的风向判断,此时是我国      季.
(2)B区为非季风区,      (冬、夏) 季风难以到达.
(3)①为      (风向)季风,主要来自      洋.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举例说明冬、夏季风活动异常给我国带来的危害.
9、读我国寒潮、台风路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由图知我国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其中广东、海南最为严重.面临台风的到来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10、读“亚洲1月和7月的季风图”回答:

(1)判断:表示1月的季风图是      图(填写字母),表示7月的季风图是      图(填写字母).
(2)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的风向是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风向是      
(3)冬季风带来的气流      干燥,夏季风带来的气流温暖      
(4)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是      季风;习惯上,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      区.
(5)雅鲁藏布江降水非常丰富的原因是它既受来自      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也受来自      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