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0道题,共60分)(共20小题)

1、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久置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从整个反应过程中看,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B . 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 C . 60∼100s容器内气压升高,主要由于温度升高的原因 D . 100s后温度、气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反应结束
2、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 . 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B . 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 .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 , 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3、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NO3、NaCl、 KNO3、(NH42SO4 B . H2SO4、HCl、 AgNO3、Na2SO4 C . KMnO4、CuCl2、Fe2(SO43、 NaNO3 D . K2SO4、NaCl、 K2CO3、NaOH
4、加油机在给战斗机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高度、速度不变,则战斗机的(   )
A .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 . 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 . 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D . 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5、如图所示是一种游戏,叫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的位置,b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由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 . 游戏者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 游戏者通过a点之后,绳子具有弹性势能 D . 游戏者到b点时,他的势能为零
6、科学离不开实验和观察,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浓硫酸的稀释 C .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D . 收集CO2
7、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 B . 碳酸钠、纯碱、Na2CO3、碱 C . 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 D . 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
8、以下几种情景中,一般认为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离脚后的足球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B . 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C . 女孩把一箱书从地面上搬起来 D . 司机推汽车但未推动
9、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将等质量的锌、镁粉末分别放入盛有足量相同浓度稀盐酸的容器中 B . 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 C .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 . 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硫酸至过量
10、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50千克,每次跳起高度约为6厘米(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10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上起跳过程中小金的动能持续增大 B . 在整个跳绳过程中小金的机械能守恒 C . 小金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3焦 D . 小金跳绳的功率约为50瓦
11、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94

A . 1-3s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00N B . 0-1s内,推力不做功 C . 3-5s内,推力做功为400J D . 1-3s内,推力的功率恒为300W
12、m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n克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将m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m克20% 的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
A . pH<7 B . pH=7 C . pH>7 D . 无法判断
13、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主要是防止氢气逸出 B .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14、如图所示,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现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箱体从图示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接近竖直位置。则力F的大小(    )

A . 始终不变 B . 一直变大 C . 一直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15、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 . 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 . t2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 . 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6、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 .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 . 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 .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17、下表是某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足量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稀盐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A . A B . B C . C D . D
1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

甲:利用CO2气体就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乙:若有BaC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Na2CO3、Na2SO4三种溶液;

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BaCl2、Na2CO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只有甲的可行 B . 只有乙的不可行 C . 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D . 都可行
19、对于反应X+C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酸 B .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 . X可能是CuCl2或 Fe2(SO4)3 D . Y可能是CaCl2或Ca(NO3)2
20、科学中研究的某些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把它们转换成其他可测量的物理量,从而进行研究比较,称之为转换法。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没有利用转换法的是(    )

图片_x0020_369

A . 图1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 B . 图2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 C . 图3探究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 D . 图4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是否有关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6道题,共28分)(共6小题)

1、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图甲烧杯A中液体变成      色。
(2)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      (填写“甲”或“乙“),②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如果将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写“变大”或“变小”)。
2、如图是我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的“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于      (选填“金属”或 “非金属”)
(2)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将      能先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3)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      垃圾桶(选填“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其他 垃圾”),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 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 “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2)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个不计摩擦的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 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轻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5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2个砝码时,木块刚好可以匀速向右移动,已知每个砝码的重力为0.5N。现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将木块匀速向左拉动,砝码在2s内上升了 0.5m。求:

(1)当木块匀速向右移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      牛。
(2)砝码上升0.5m,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      瓦。
5、如图所示,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AC间的高度差为h,则从A位置到C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      ;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不计能量损耗)

6、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如下实验:

(1)鉴别后把所有物质混合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混合物呈浑浊状,过滤后,滤液呈红色,说明滤液呈      性,则滤渣的成分是      
(2)为了防止滤液污染环境,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时,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综合以上实验过程判断,加入Na2CO3溶液前,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石蕊外,一定还有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11道题,共72分)(共11小题)

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则“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是下图中的(    ) (3)
A . B . C .
2、  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片_x0020_378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

【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      

3、探究影响物体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选择弹簧进行研究。将光滑水平面与光滑斜面连接如图。

实验序号

弹簧

弹簧长度/厘米

弹簧材料

压缩量/厘米

小球在斜面A上高度/米

小球在斜面B上高度/米

1

20

合金1

2

0.18

0.18

2

20

合金1

3

0.40

0.40

3

20

合金2

2

0.22

0.22

4

30

合金1

2

0.12

0.12

5

30

合金2

2

0.15

0.15

①将甲弹簧放置在水平面上,用小球压缩弹簧2厘米,释放后,小球滚上A斜面,记录小球在斜面最 高点时高度,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下表中。更换B斜面,重复实验。

②压缩甲弹簧3厘米,重复实验①步骤。

③换用不同弹簧,重复实验①步骤。记录数据如上表

(1)实验中,通过观察      判断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
(2)比较      (选填实验序号),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大小有关。
(3)由实验结果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还与弹簧的      有关。
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总重
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他得出了“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请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生产企业制取氢化钙。

【查阅资料】

Ⅰ.钙、氢化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Ca+2H2O=Ca(OH)2+H2↑;CaH2+2H2O=Ca(OH)2+2H2↑;

Ⅱ.钙能燃烧生成氧化钙;氢化钙能燃烧生成氧化钙和水。

【实验原理】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干燥、纯净的氢气,再与金属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化合,即可制得CaH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384

请回答:

(1)观察图1实验设计图,为了实验安全,点燃C装置酒精灯前,应采取的操作为      ;D装置的作用是      
(2)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想证明C中的钙是否真变成氢化钙,设计如下定性实验:取图C中少量反 应后的固体样品,在干燥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再将其产物通入图2中的      (选填①或②)装置。
(3)既然钙与氢化钙两种固体均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能源,那为什么要将金属钙制备成氢化钙作为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呢?请亮出你的解释      
6、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明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红想测定小明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小红设计的实验如下: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A.测出箱子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小明上楼所用的时间;  
E.计算出小明搬运箱子的功率P。
小红的实验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即可)
(3)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7、已知一瓶食盐固体(主要成分为NaCl)中含有少量Na2SO4杂质,小明欲要得到纯净的NaCl,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图片_x0020_386

(1)写出溶液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 
(2)溶液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测得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则A点横坐标x的值是多少?

图片_x0020_387

8、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如图所示)。若工人在5s内将泥桶匀速向上提升10m。

求:

图片_x0020_388

(1)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为多少。
(2)工人拉绳子的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精确到0.1%)
9、小陈开着一辆质量为M小车从水平路面驶入西湖大道,再从高架入口驶入引桥。引桥长度为L,高为h,如图所示。

(1)当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P1 , 此时汽车以v的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多大?
(2)当汽车驶入高架引桥,发动机输出功率恒定为P2 , 已知汽车从引桥底部行驶到顶部所用时间 为t,那么在引桥上行驶时汽车做的(输出)总功是多少?
(3)汽车在引桥上受到的阻力是水平路面受到阻力的k倍 ,在第(2)问的基础上,证明:k=(P2t-Mgh)v/LP1
10、向100g稀H2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 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加入镁粉的质量为      克。
(2)求恰好反应后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1、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迈出关键步伐。如图为C919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两图缩放比例相同),回答问题:

(1)C919航行时,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与下列动物飞行原理最接近的是      (选填序号)。

(2)C919可谓内外兼修,在飞机的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合金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势有      (写出一点);在飞机的发动机上采用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