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69讲 燃烧和灭火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 .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 . 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 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 . 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3、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 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 . 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 . 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
4、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可燃物 B . 缺乏氧气  C . 排出的气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D .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5、今年已发生多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烧毁。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 .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 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 . 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 .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粹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由图1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2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如果遇到高层楼房的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上层的人逃生措施正确的是(   )

①坐电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至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④⑤
8、曾经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面对强拆,大风厂的护厂队员们在厂门口的麻袋上倒上了汽油,队长王文革举着火把站在近前(如图),突然一个火星掉落,大火瞬间窜起,38人被不同程度的烧伤……对此,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汽油易燃是因为它的着火点较低 B . 由于汽油易挥发,明火靠近,就算没有火星掉落也易引发火灾 C . 患者皮肤烧伤,第一道防线受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将会下降 D . 将患者臀部的皮肤移到自己烧伤的部位,这皮肤属于抗原
9、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 . 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 “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 . 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 . 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10、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 . 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 .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 . 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11、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   )
A .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12、“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白薯蔓汁浸泡过的土纸加以棉花、苇絮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吹灭成暗火,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B . 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 . 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闭的 D . 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 . A B . B C . C D . D
15、各取一颗黄豆粒大小的红磷和白磷,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先燃烧起来,用烧杯盖住燃烧着的白磷,很快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白磷先燃烧是因其着火点比红磷低 B . 红磷不燃烧是因其为非可燃物 C . 燃着的白磷熄灭是因缺氧气助燃 D . 白磷燃烧后若继续加热可使红磷燃烧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      
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1)加热铜管的目的是      
(2)火柴靠近管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该过程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澳大利亚的大火给澳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柯想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甲是探究燃烧需要      
(2)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热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4)下列为小柯提出的火灾应急方案(灭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4)
A . 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B . 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 . 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 发生森林大火时,可以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木,防止火势蔓延
4、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      (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      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      ,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5、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
6、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245℃)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4)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7、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8、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薄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一端喷出,这是因为气体具有      。烛焰被吹灭是由于      。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①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9、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10、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入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入面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入大量空气。

(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2)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      
(3)爆炸的条件是: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3)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4)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      。(答一种即可)
3、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西昌再次发生森林大火,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该起火灾也造成了19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为了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学会燃烧与灭火,预防火灾发生。
(1)消防员携带鼓风式森林灭火器(如图)进山灭火,该灭火器通过内置柴油发动机使鼓风机扇片高速转动,喷出十二级强风,这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破坏了燃烧三要素中      
(2)家庭用火不慎也易导致火灾,若油锅起火,用锅盖盖住的灭火原理是      
(3)为避免火灾发生,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

(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 (1)
A . 火柴头先被点燃 B . 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 . 燃烧持续时间不同
(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
(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2、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3)
A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五、综合说理题(共5小题)

1、夏天常用蚊香驱蚊,很多人不想睡眠时一直燃烧蚊香,怎么才能让蚊香定时燃烧呢?回形针是一件不错的小工具,估计一下时间,如图所示,在想熄灭的位置上固定一枚回形针,等蚊香烧到回形针的位置时,就会自动熄灭。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吗?

2、在日常生活中,水往往被用来灭火,可在滴水点火实验中,水却可以生火,具体操作如下:“用干燥的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滴几滴水(提示: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要让实验成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脱脂棉的干燥程度,用量和松紧程度;水滴加的量。请你结合燃烧条件,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的成功秘诀。

3、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4、班级联欢会上,小刚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5、火灾是最常见和最具威胁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一。右图是某新型投掷型液体灭火器,使用时距离灭火地点1米以外投掷该灭火器。当易碎塑料瓶遇到硬物撞击或高温烧烤便会自行破碎,释放出“有效液体”,该液体与火焰接触会发生吸热反应。反应时会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气体,并产生大量泡沫。请解释该投掷型灭火器投掷于火场中能灭火还能防止复燃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69讲 燃烧和灭火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