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22讲 三态变化及其性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 . 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 . 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 . 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 . 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变为气态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凝固 D . 熔化
3、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 . “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 . “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4、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 .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5、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关于描述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 . 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 .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 .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6、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白汽”是水蒸气 B . “消失”是汽化现象 C . “喷洒”是升华现象 D . “消失”时需要放热
7、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8、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制造云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9、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 冬天树叶上结霜 B . 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 . 壶嘴上方冒白气 D . 初春冰雪消融
10、小明在一次宴席上看到,当服务员往盛有干冰的杯中加水时,水立刻剧烈“沸腾”,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对白雾的形成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放热,水吸热汽化 B . 干冰升华放热,水蒸气液化吸热 C . 干冰升华吸热,水吸热汽化 D .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 .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 .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12、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就会沾满雨滴,严重影响安全驾驶。小明家的新车后视镜有防雾功能,这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雾效果。从物态变化角度看此过程属于 (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凝固
13、洗完澡后,浴室内的镜面上常会有一层水雾。镜面上产生水雾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水的汽化 B . 水蒸气的液化 C . 水蒸气的凝固 D . 水蒸气的凝华
1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雾是汽化现象 图片_x0020_10 B . 露是液化现象 图片_x0020_11 C . 霜是升华现象 图片_x0020_12 D . 雪是液化现象 图片_x0020_13
15、下列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露珠形成 C . 湿手烘干 D . 蜡烛滴“泪”
16、我们常说“湿冷比干冷更冷”,其原因是气温相同时,若空气中湿度较大,会有大量细小的液滴附着在人的体表,吸收人体热量而发生(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汽化 D . 升华
17、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8、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汽化 D . 液化
1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凝华 D . 升华
20、液态氮(沸点为-196℃)可以制作美味的冰淇淋。将液态氮倒入盛有奶浆的杯中,可以观察到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 B .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C .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升高 D . 常温下,氮气一定呈气体状态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物质的汽化包括            两种形式。其中,      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发生,并保持温度不变,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2、雾天能见度低,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要减速慢行。雾天能见度低的原因是空气中形成了大量小水珠,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退烧、消夏等情况,如图所示。退热贴中的水分通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体表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这是      现象。

4、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5、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海水在装置内受热后,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而在此过程中,水的组成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8、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空可乐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热,让水沸腾一会儿后迅速将可乐罐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发出砰的一声,可乐罐变瘪。这是因为:
(1)罐内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
(2)罐的外壁所受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内的气压,大气压将罐压瘪。
10、小科同学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了“火花塞模拟点火装置”(如图所示),他往瓶内喷少许酒精,盖上瓶盖,用力压电陶瓷点火器,随着“嘭”一声响,瓶盖弹开,瓶口出现“白气”。瓶盖弹开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      冲程,瓶口出现的 “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      ,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2、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2)分析图象可知:

①冰的熔化规律是      

②冰的熔化共用了       min,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很冷的冬天,用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在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2)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冰块的厚度越小,冰的熔点越低。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于冰的熔点。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②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和判断依据      

3、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图;

五、综合说理题(共5小题)

1、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2、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3、“水雾”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天开着空调的教室和寒冷冬天的教室,窗玻璃上都会出现水雾(水珠)。请判别两种情况下水雾分别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并解释夏天窗玻璃出现水雾的原因。
4、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5、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 水沸腾后,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 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22讲 三态变化及其性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