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6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80 B . 45 C . 35 D . 5
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 .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2:1 C . “ d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 m 倍,则该反应生成 的质量比(m + 2):m D . 分子是由一个 分子和两个“·”原子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 分子大,原子小 B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C .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作用力,而原子没有
5、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A . B . C . D .
6、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构成15N215N具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 B . 7 C . 8 D . 15
7、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 abc B . bcd C . ad D . abcd
8、用 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互为同位素 B .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 .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 . 丙、丁为同一种原子
9、在科学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 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小科同学寻找了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10、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 为 3 B . 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 .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D .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1、如下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化学反应可以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 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 . 丙物质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D . 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1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右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 . 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 . 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 . 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13、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92 B . 122 C . 214 D . 306
14、据报道,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利用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出氢气。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 . 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克    C . 丙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 : 1 D . 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15、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 . 含有2个质子 B . 核电荷数为1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B . 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很大影响 C . 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 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17、乙烯是脐橙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 B . 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保持不变 C . 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 . 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18、截至2020年底,“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脉冲星即旋转的中子星。在中子星,巨大的压力将核外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中,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以下对中子的说法和对中子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中子不显电性 B . 中子由夸克构成 C . 中子星上存在丰富的氢离子 D . 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
19、在科学学习中我们要了解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 . 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更小的电子 C .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 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20、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示质子 B . 表示中子 C . 氦-3原子核内有两个电子 D . 氦-3与氦-4互为同位素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领域。
(1)氮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2)由结构示意图 可知,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       。
(3)工业上生产氮化硅陶瓷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硅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而制得。原料硅主要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生成物除硅外,还有一种有毒的氧化物。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为-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4)
A . 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 植树造林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图中4号处填入相应的内容:①      ;②      

 

5、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6、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      。现有 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       。
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的①②③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③是      元素(填名称),属于非金属的是      ,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序号)。
(2)氕、氘、氚都属于表中的氢元素,原因是其原子的      相同,但      不同。
(3)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核电核数为117的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8、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的 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9、每年的4月24日是我国的航天日,今年的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1)5月21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登上火星并成功传回照片。乐乐查阅有关火星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大量的镁和二氧化碳资源,或能作为航天器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镁和碳。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精准对接“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对空间站运输氧气、食物等任务。空间站内的氧气还可通过水的电解反应获得,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
(3)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些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不会影响探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是_________。 (3)
A . 原子核 B . 电子 C . 质子 D . 中子
10、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图中未标出),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解释与结论】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2)【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一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      (填“会”或“不 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 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以下的      

3、如图是 1~18 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

(1)一个 Mg2+核外共有      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通过对该图的分析,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      
4、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四、解答题(共10小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      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      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2、“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比较A、B、D可知:      
(2)比较C、E可知:      
(3)比较B、D可知:      
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索(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磺胺(化学式为C6H8N2O2S)是青蒿索之前最热门的抗疟药物之一。回答下列同题。
(1)一个青蒿索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青蒿索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和多少克磺胺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4、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      
(3)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4)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5、“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个,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418g“摇头丸”中含多少克氮元素。(结果保留到整数)
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青蒿素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分子和细胞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细小物体,哪种更小?请说明2种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8、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      。 (1)
A . 同种元素 B . 同种物质 C . 同种分子 D . 同种原子
(2)若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KIO3)

净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9、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学习了建模的思想。下图给出了氦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请你尝试建立一个氦原子结构的模型。(用图表示)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氦原子

2

2

2

(2)同学们,化学式“H2O”给你传递了哪些信息呢?至少说出三种。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①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②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0、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2H2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五、综合说理题(共1小题)

1、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6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