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能力提升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如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g | KCl | 34.0 | 37.0 | 40.0 | 42.6 |
KNO3 | 31.6 | 45.8 | 63.9 | 85.5 |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取样品升高温度至6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取样品降温度至10℃仍是饱和溶液
③取样品升温至60℃,加入80克物质A,固体恰好全部溶解
④加入20克水降温度至0℃仍是饱和溶液
⑤蒸发掉20克水,再恢复到20℃仍是饱和溶液
⑥配置图中C状态下的此溶液100g,需要的水比100g样品中含有的水要少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①称量容器为ag,②将一定量A的溶液倒入容器,称量为bg,③将容器放入恒温箱内,在温度为t℃时进行恒温蒸发,④当观察到溶液刚开始微量结晶时,迅速取出容器,冷却后称量为cg,⑤继续加热蒸发并用余热蒸干,称量为dg。
试求: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图甲
图乙
(填字母)。
a.烧杯 b.10mL 量筒 c.100mL 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
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洒落烧杯外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 (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
甲 |
|
乙 |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
丙 |
|
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 乙、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乙<丙C.溶液质量:乙>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 。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小于40℃ b.大于40℃ c.无法确定。
小乐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
小欢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 , 如图甲所示。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 , 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 F2(选填“=”“>”或“<”);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 F2(选填“=”“>”或“<”)。
【实验结果】若实验测得F1=7.9N,F2=6.9N。可知:此时,铁块受到浮力,且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 N。
【交流评价】小乐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 时弹簧秤的示数F3。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四、解答题(共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