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是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此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块 | 甲 | 乙 | 丙 | 丁 |
施肥情况 | 氮肥 | 磷肥、钾肥 | 磷肥、氮肥 | 不施肥 |
小麦产量(kg) | 56.62 | 67.26 | 57.80 | 55.71 |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7小题)
根据探究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就问题:
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 颜色
乙瓶里的幼苗变得 颜色 ,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 。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如图甲表示生长中的桃树,图乙为桃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三、解答题(共3小题)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 |
气孔密度/(个/厘米2) |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 ||
甲植物 | 13.5 | 370 | 2.72 |
乙植物 | 33.5 | 250 | 4.16 |
丙植物 | 57.5 | 180 | 5.56 |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时 间 | 根冠 | 分生区 | 伸长区 | 成熟区 |
第一天 | 2mm | 2mm | 2mm | 2mm |
第二天 | 2.1mm | 2.3mm | 2.8mm | 2.1mm |
第三天 | 2.3mm | 2.7mm | 3.6mm | 2.2mm |
结论是: 。
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条件 | 检测项目 | ||
水分蒸腾量 |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 ||
N元素 X Y …… | |||
甲 | 较强的光照 | m1 | n1 |
乙 | 较弱的光照 | m2 | n2 |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填“有”或“没有”)。
实验序号 | 环境条件 | 失水速度/(克/时) |
1 | 25 ℃、光照、潮湿 | 14 |
2 | 25 ℃、光照、干燥 | 32 |
3 | 25 ℃、黑暗、干燥 | 8 |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 实验前质量/克 | 实验后质量/克 | 生长情况 |
甲 | 41 | 51 |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
乙 | 41 | 70 |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
丙 | 41 | 99 |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A,在培养缸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
检测项目 |
||
水分蒸腾量 |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
||
N元素 X Y…… |
|||
甲 |
较强的光照 |
m1 |
n1 |
乙 |
较弱的光照 |
m2 |
n2 |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