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                                                          (  )

①前提与结论的性质不同 ②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

③思维进程不同         ④前提数量不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以下对归纳推理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归纳推理是按推理中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划分的    ②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 

③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3、鲫鱼、鲤鱼、鲇鱼、鲢鱼、带鱼、黄花鱼等我们常见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可见,凡鱼都生活在水中。这个推理是     (    )              

①必然性推理                  ②或然性推理 

③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④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推理属于(  )
A . 演绎推理 B . 完全归纳推理 C . 不完全归纳推理 D . 类比推理
5、中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共变法 D . 剩余法
6、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 共变法
7、材料中使用的方法常用在                                                                           (  )
A . 观察认识对象时 B . 科学实验中 C . 科学探索 D . 司法工作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下哪项与这项陈述最不接近                                 (  )
A . 只有入虎穴,才能得到虎子 B . 除非入虎穴,否则不能得到虎子 C . 或者入虎穴,或者不能得到虎子 D . 不入虎穴,也可以得到虎子
9、大会的推论用的是                                                                               (  )
A . 演绎推理 B . 类比推理 C . 完全归纳推理 D . 不完全归纳推理
10、在这里,科学家们利用的是因果联系的何种方法                                              (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 共变法
11、“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 共变法
12、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                             (  )
A . 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 B . 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 C . 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 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13、“守株待兔”的人,犯了一个错误是(      )
A . 轻率概括 B . 类比推理 C . 完全归纳推理 D . 不完全归纳推理
14、“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命题,不能得必然必然性结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肯定命题,另一个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不能得必然性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也不能得必然性结论。由此可见,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的三段论,不能得必然性结论。”这段论证运用的是(   )推理。
A . 简单枚举归纳 B . 完全归纳 C . 充分条件假言 D . 三段论
1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论证“谁是老师”运用哪种推理(     )

A . 轻率概括 B . 类比推理 C . 完全归纳推理 D . 不完全归纳推理
16、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准确性,应该(      )

①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                  ②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广些

③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④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7、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230千克,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这是哪种推理?是否正确?(     )
A . 成立 假言推理 正确 B . 成立 归纳推理 正确 C . 不成立 归纳推理 错误 D . 不成立 演绎推理 错误
18、判断出下面跟其他的选项不同的项(  )
A . 天下乌鸦一般黑 B . 有志者事竟成 C . 我们班的所有工人都是大专毕业 D . 人人能够思维
19、夏天雨后,人们发现雨后的七色彩虹,后来,在早晨的露珠里又看到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星,船桨打起的浪花了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得出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彩虹出现的原因,这是原因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剩余法 D . 共变法
20、我国古代的著名中医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雀盲症又叫夜盲症,他分析穷人得这种病,而富人不得这种病,可能是穷人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病,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 共变法

二、简答题 (共5小题)

1、下列是哪种推理,说明理由。已知某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照时间的变化(昼夜更替或四季更替)来进行的,具有周期性的节奏,如鸡叫三遍天亮,牵牛花破晓开放,在北方燕子春来秋往,人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等等。有的科学家从中得出结论,凡生物体的活动都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节奏。
2、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的时候,主人给它喂食。但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这个火鸡并没有马上得出结论。它一直在观察不同的情况下,比如,晴天、下雨天、星期一到星期日……主人都准时在上午9点钟来给它喂食。等到它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材料时,它的归纳主义良心才使它最终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主人每天上午9点钟来给我喂食。但是,在圣诞节的上午9点钟,主人没有来给它喂食,而是来把它杀了。归纳主义者火鸡辛辛苦苦通过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被无情地推翻了。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对我们进行推理有什么启示?
3、1932年2月,英国发现许多炮台上的炮瞄雷达有时突然受到干扰。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多次研究,发现每当各个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才会受到同样的干扰,而当太阳上出现“黑子”、“耀斑”时,干扰就更强。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干扰来自太阳,太阳时刻也在发射着无线电波。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
4、某同学调查三年来本校(系二级达标中学)高三生参加省会考的情况,发现所有学生都通过了会考,进而得出结论:二级达标中学的学生全部都可以通过省会考。 请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说明这个结论必然正确吗?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必然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5、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人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富人的食物情况虽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食物中的米糠、麸皮都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麸皮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材料中孙思邈运用了什么方法治疗脚气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七节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