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2节 同步测试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我国神舟十号与天空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是迈向这一目标的最新一步。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是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名称 | 主要成分 |
雪碧 | 碳水化合物、水 |
苏打水(弱碱性) | 碳酸氢钠、水 |
盐汽水 | 氯化钠、水 |
柠檬汁 |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 |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人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查阅资料所得信息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①pH < 7 ,② ,③ 。
物质中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 同学。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物质 |
丁装置中溶液 |
丙装置中溶液 |
pH |
6.50 |
5.60 |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 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现利用废干电池分离出MnO2 , 并研究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 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 。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作物 |
大蒜 |
丝瓜 |
茄子 |
沙枣 |
最适pH范围 |
5.6~6.0 |
6.0~6.5 |
6.8~7.3 |
8.0~8.7 |
四、解答题(共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