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4、5节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由这一过程可知 (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水的质量/克 |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
① | 28 | 10 | 4 | 14 |
② | 28 | 10 | 6 | 14 |
③ | 60 | 10 | 8 | 18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
t0 |
t1 |
t2 |
硝酸钾溶解度/克 |
31.6 |
44 |
60 |
氯化铵溶解度/克 |
37.6 |
40 |
41 |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t℃时,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充分搅拌。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
②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③操作E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 丙(填“<”、“>”或“=”);
(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 (填一种即可).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实验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下: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
①潮汐能 ②生物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中和”“复分解”“氧化”“化合”“分解”之一)
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9g,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KNO3 , 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时KNO3的 (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8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①食盐晶体不纯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
①用生锈的砝码称量;②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③氯化钠药品不纯;④用俯视法量取水;⑤装瓶时溶液飞溅出一部分;⑥纸上还有氯化钠颗粒剩余;
①加入5克氯化钠固体 ②把水蒸 发掉25克 ③加入6.25克氯化钠固体 ④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3)
①碳酸钠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和药品放错
③向烧杯中倒水时,有水洒出 ④量取水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四、解答题(共5小题)
密度(克/厘米3) |
1.025 |
1.05 |
1.075 |
1.1 |
1.125 |
1.15 |
1.18 |
溶质质量分数(%)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6 |
密度(g/mL) |
1.01 |
1.07 |
1.14 |
1.22 |
1.30 |
1.40 |
1.50 |
1.61 |
1.73 |
1.81 |
1.84 |
质量分数(%) |
1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98 |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 , 密度为1.30g/ 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密度(g/mL) |
1.01 |
1.07 |
1.14 |
1.22 |
1.30 |
1.40 |
1.50 |
1.61 |
1.73 |
1.81 |
1.84 |
质量分数(%) |
1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98 |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