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卷1 (适用宁波)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夏日晴朗的下午,百叶箱内的温度与百叶箱外的温度(  )
A . 箱外温度高 B . 箱内温度高 C . 一样高 D . 有时箱外高,有时箱内高
2、我国自主开发的“隐形飞机”歼20,主要改进了飞机形状和材料方面的技术,能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下列关于歼20“隐身”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由于歼20飞行太快,电磁波追不上 B . 由于歼20是超音速飞机,声波追不上 C . 通过改用新材料,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 D . 通过改变飞机形状,减少向雷达探测设备方向反射的电磁波
3、“桃花深处蜜蜂喧”,蜂王留守蜂巢,工蜂外出采蜜。蜜蜂的这些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4、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每年举行一次,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 . 保护和调节体温 B .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 . 调节体温和排泄 D . 排泄和保护
5、如图所示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宝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A . 电源 B . 用电器 C . 导线 D . 开关
6、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
A . 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 B . 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 C . 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 D . 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7、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7

A . 实验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 . 每次实验要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 . 实验中需辨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钢尺的振动快慢是否有关 D .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8、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特点 B . 图乙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C . 图丙的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物理模型 D . 由图丙可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构造图,线圈通电后就会受力转动,使指针发生偏转而显示电流值。如图所示的四幅装置图,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10、下列地理事物,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 . 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 B .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 C . 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 D .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11、老鹰的视觉非常灵敏,能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上的动物,如蛇、田鼠等,它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A . 眼睛 B . 视网膜 C . 视觉神经 D . 大脑
1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3、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的像在A的上方,在如图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14、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将变为(   )
A . 150° B . 120° C . 90° D . 60°
15、将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颗以绝缘细线悬挂的不带电金属球,但玻璃棒与金属球不互相接触。关于金属球两侧所带电性与受力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示意图,下列何者最合理(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互相连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称为      。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      等各种通信手段。
2、农业生产上的蹲苗、烤田和深层施肥有利于作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其中蹲苗、烤田是利用植物的根具有向      生长的特性,深层施肥是利用植物的根具有向      生长的特性。当然,植物的根还具有向      生长的特性。
3、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里,瞎子是用      来感知大象的形状,此时这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古人云: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      的缘故。
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5、图示实验装置中,磁体和导体棒均水平放置,断开S2、闭合S1 , 使导体棒水平向右运动,电流表G的指针向右偏,这是      现象,为使G的指针向左偏,可使导体棒向      运动,断开S1、闭合S2 , 导体棒能运动起来,依此可制成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6、小明发现超市里的手扶式电梯无人站在上面时运动较慢,有人站在上面时运动较快,他据此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一个压敏电阻)。他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R的阻值      ,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工作电路电流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小明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右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      (选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      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两点阈是指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两点阈越小,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阈差异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

裸露部分

覆盖部分

中指指尖

上唇

前颔

胸部

肩部

背部

2.5

5.5

15.0

36.0

41.0

44.0

(1)刺激皮肤能引起人体产生触觉,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组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据此推测:人体裸露部位比覆盖部位的神经分布要       (选填“密集”或“稀疏”)。
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      反射。
(3)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反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3、小明发现电吉他的发音是通过电磁拾音装置连接扬声器而实现的。拾音器的基本结 构如图甲所示,由铜线绕成线圈,金属吉他弦被磁化成一个磁体,拨动吉他弦的时 候就相当于铜线圈在切割弦的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越大声音越响。小明 想探究吉他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用电流检测仪器测得某一次拨弦的电流情况,如图 乙所示。小明得出吉他的响度与弦的振动的幅度有关,越用力拨弦(使弦拉伸幅度变 大,振动变快),声音越响的结论。

(1)小刚同学觉得小明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够科学,你觉得实验存在哪些问题      
(2)观察图 2 可知电流方向在不断变化,引起电流方向变化的原因是      
(3)在不改变拾音装置的前提下,想让同样弹奏情况下的响度更大,可对图中装置 进行改良的地方是      
4、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是能读出阻值的电阻箱。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根据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足够大。

②调节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10℃,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某数值,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26Ω。

③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调节电阻箱的阻值,      , 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

下表所示。

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电阻箱的阻值R/Ω

26

47

64

76

85

92

98

100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是通过      反映的。
(2)分析实验过程,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3)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张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未接入),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想要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图乙中      (填字母a、b、c)两处接入电压表。

四、解答题(共7小题)

1、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g取10牛/千克)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主要还利用的大雾,使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曾说过“亮已于三日前算定今天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描述的是赤壁三日后的天气情况,下列成语中描述天气是(   ) (2)
A . 阴转多云  B . 雷电交加 C . 和风细雨 D . 冬暖夏凉
(3)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6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写出计算过程)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量子通信

基于卫星平台的量子通信是构建覆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为可行的手段。其主要通信流程是:量子信号从地面上发射并穿透大气层——中转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个中转卫星——量子信号从该中转卫星上再次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量子通信是一种传输高效的通信方式,是一种保密性非常高的通信技术。近日,中国的多支研究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 600 km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指令控制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获取共享密钥量约800 kB,每秒更新一次加密密钥。基于共享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并建立了一套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75 min的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

    “墨子号”卫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站之间实现成功对接,表明通过“墨子号”卫星与全球范围任意地点进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与普适性,并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1)接收量子信号的中转卫星在工作过程中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2)文中“量子信号”其本质就是光的另一种形态表象。请说出将“量子信号”从中国传到奥地利要借助一颗或多颗中转卫星的理由。
(3)依据文中的介绍,请猜想量子通信将来广泛应用的领域,并说明猜想的理由。
3、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人们对糖类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血糖生成指数指某种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程度。血糖生成指数是一个相对值,表示这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下表表示常见糖类的血糖升高指数:

食物名称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麦芽糖

血糖指数

100

59

20

105

相由此可知,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的糖类应是       。

(2)除了过多摄入脂肪类物质,过多摄入糖类也会引起肥胖,其原因是      
(3)如图是科学家给小鼠喂食果糖后,测量果糖在小鼠不同部位中的转化代谢速率,可得出,果糖发生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保留作图痕迹)。

⑴如图所示,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⑵如图所示,画出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5、如图甲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10Ω,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某一电流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工作电路中空调正常工作。该空调的铭牌如图乙。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图丙中电流表示数为      毫安,若将电流表改成温度表,请通过计算此时的电流对应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2)空调夏季每天以额定功率工作6小时,每月按30天计算,该空调一个月消耗电能是多少?
(3)为节约用电,夏季要适当升高空调的启动温度,请你选择可行的调节方案。(    ) (3)
A . 减少线圈匝数 B . 增大电源电压 C . 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 D . 将衔铁适当往左移动
6、如图,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请解释原因

7、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规律是      
(2)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规律是      
(3)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卷1 (适用宁波)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