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化学计算专题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为进一步宣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某氢氧化钙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15g于锥形瓶中并加适量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是炼铁的原料.现取20.0g菱铁矿,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固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①FeCO3+H2SO4=FeSO4+CO2↑+H2O ②菱铁矿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
请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计算:
(1)加入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前固体总质量 | 反应后固体总质量 |
13.5g | 8.7g |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8 | 2.18 | 2.30 | 2.36 | 2.40 | 2.40 | 2.4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20 |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克 | 4.24 | 4.16 | 4.08 | 4.08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 CO2 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8 | 2.18 | 2.30 | 2.36 | 2.40 | 2.40 | 2.4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 CO2 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20 |

|
烧杯+盐酸 |
大理石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
甲 |
75.0g |
25.0g |
95.6g |
乙 |
75.0g |
30.0g |
100.6g |
丙 |
95.0g |
25.0g |
115.6g |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1 | 2 | 3 | 4 | 5 |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克 | 0.44 | 0.88 | 1.32 | 1.54 | 1.54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 CO2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8 |
2.18 |
2.30 |
2.36 |
2.40 |
2.40 |
2.4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 CO2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20 |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粉末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6 |
2.10 |
2.16 |
2.19 |
2.20 |
2.20 |
2.2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18 |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加样品的质量(克)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克) |
1.76 |
M |
4.4 |
4.4 |
A、若反应时间过短,会因反应不充分,使测量结果不准。
B、若反应一段时间后,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收集气体装置,会使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