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比较金属活动性 B . 水的电解 C . 过滤泥浆水 D . 食物霉变
2、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B .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C .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D . 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3、如图所示,A为弹簧测力计,B为条形磁铁,C为螺线管。闭合S时电流表箱和弹簧测力计都有示数,再闭合S1时,则(    )

A .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B .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C .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D .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小明家种了许多桃树,每年桃树开花时,小明爸爸就会在桃园里放养蜜蜂帮助传粉。请问桃树是什么类植物(     )
A . 被子植物 B . 裸子植物 C . 蕨类植物 D . 苔藓植物
5、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 , 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6、下列各电路图中完全无误的是()
A . B . C . D .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凌的形成 B . 冰雪消融 C . 露珠的形成 D . 雾凇的形成
8、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甲、乙、丙
9、下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 . 甲;丙 B . 甲;丁 C . 乙;丙 D . 乙;丁
10、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B .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 Na+的核内质子数为10 D . 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
11、2020 年新春之际,中国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科学防治。1 月 26 日,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的疫苗研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病毒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B . “勤洗手,戴口罩”是控制传染源 C . 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 D . 集中治疗“新冠”患者是切断传播途径
12、科学实验室的显微镜配有如下镜头,要使被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多 , 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 . ②和⑥ B . ③和⑥ C . ①和④ D . ④和⑤
13、如图所示是体育中考时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有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小 B . 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 . 实心球在b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 . 实心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4、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
A . 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B . 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 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大肠→胃→小肠→肛门 D . 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5、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是( )

A . 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 . 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是否出现水珠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都应先通入气体,再使玻璃管受热 D . 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共8小题)

1、某白色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钡、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图中红色溶液呈      性,固体A中一定含有      

2、年糕是我们温州的一道传统美食。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而后成为好吃的年糕。

(1)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2)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3、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D→C→B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了      (选填“四季更替”或“昼夜交替”)现象。
(2)2020年6月26日(农历初六)是中考的日子,这天月亮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选填“A”、“B”、“C”或“D”)。
4、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目的是全面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1)火箭燃料常用氧化剂高氯酸铵(NH4ClO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锈蚀的原因是      
5、  2020年的新春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国多地采用一天两次高空雾炮进行杀菌消毒,所用的主要消毒液是84消毒液。它是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得,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1)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制备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      
(3)市售的84消毒液浓度为25%,必须经过稀释才能使用。现需配制0.2%浓度的消毒液1000kg,需要加水      千克。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1)在一定的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      。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      作用。但由于该生理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      (“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7、下图是同学们在科学课上利用易拉罐所做的几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1)如图甲是一个由易拉罐做的“魔罐”,如图所示橡皮筋穿过罐身,外面连到吸管。旋转吸管,将罐放在桌面上,它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橡皮筋积蓄的      能转化为动能。
(2)如图乙让易拉罐从斜面上不同高度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3)如图丙,空的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罐内水沸腾,立即用棉花塞好罐口并迅速翻转,使罐口浸没在装有冷水的水盆内,观察到易拉罐迅速变瘪。易拉罐迅速变瘪的原因主要是      的作用。
8、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令世人瞩目。
(1)列车行驶试验中发现,当两辆列车以较高的速度并排行驶时,封闭的列车车窗有时会出现破裂现象。这是由于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从而产生了气压差所引起的。
(2)大气压强弱很难直接观察,通常需要用物体形变程度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与下列     (选填字母)实验所用方法相同。 (2)
A .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B . 用未点燃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用压强计究液体内部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共4小题)

1、如下图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3.8V,灯泡电阻约8 Ώ。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但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图中a、b、c、d四根导线有一根断了,则该导线是      
(2)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缓慢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U与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调节非常不方便,这是由于选用了        (选填“A”或“B”)滑动变阻器。 (2)
A . 滑动变阻器A(阻值范围0-500Ώ,滑片行程10cm); B . 滑动变阻器B(阻值范围0-50Ώ,滑片行程10cm)。
(3)换用了另一个滑动变阻器并接通电路后,移动滑片位置,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 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试验,其变量是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
3、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课外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洲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2)方案二:于是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  1901 年,挪威人伯克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首开电磁炮先河。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 小海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如图所示。螺线管通电后,在磁力作用下,铁制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筒。

(1)小海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 (1)
A . 增加螺线管的线圈匝数 B . 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C . 增大通过螺线管的电流
(2)模型做好后,小海提出了两个猜想:①炮弹射程远近与电压大小可能有关。①炮弹射程远近与炮弹质量可能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猜想②。

提供材料:电磁炮模型、三种不同质量的炮弹、电源、开关、导线、电压表、刻度尺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8分,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10分,共44分)(共6小题)

1、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10N/kg,ρ=1.0×103kg/m3),求:

(1)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此时钢绳的拉力是      N。
(2)石料的体积是多少?
(3)石料的密度是多少?
2、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极易变质的食品。夏季常温下为保鲜期为3天左右,冬季室内常温下保鲜期为15天左右。但将新鲜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一般可保鲜5-7个月。

材料一:鸡蛋变质主要原因是在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鸡蛋的营养成分会被分解。

材料二:鸡蛋能进行呼吸作用;鸡蛋壳上约有7000多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它是气体进出鸡蛋的通道,也是细菌等微生物进入鸡蛋的通道。

材料三:微生物繁殖需要适宜的pH,大多数微生物能在pH为5-9之间的环境中大量繁殖,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结合上面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对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作出解释。

3、右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3)如向池塘中投放少量黑鱼(肉食性),预测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含杂质但不参与反应), 实验室用该样品加入 250 克盐酸后,得如图表格中部分数据和图象,将残余液体中加入 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逐滴滴入 10%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刚好变成紫色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共 40 克,请计算:

反应方程式:CaCO 3+2HCl=CaCl2+CO2↑+H2O

反应时间/分

5

10

15

….

产生气体的质量/克

2.2

4.4

6.6

….

(1)由题目信息可得,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克。
(2)请计算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的质量。
(3)请计算加入盐酸的浓度。
5、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人们经常要与电梯打交道,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的简化模型,它由轿厢、配重、电动机、钢丝绳、定滑轮等部件组成,其中轿厢的质量为730kg.电梯某次搭载一位质量为70kg的乘客上楼,轿厢启动上升的路程与时间关系(s-t)如图乙所示,0-2s内为加速运动,2-12秒内为匀速运动,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一切摩擦,求:

(1)当该乘客站立在静止的轿厢内时,双脚的受力面积为500cm²,则乘客对轿厢的压强为多少帕?
(2)电动机的电梯启动上升12s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已知电动机对轿厢所做的功等于其P-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
(3)电梯的配重有多重?
6、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电源电压U=10V保持不变,R2=8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弹簧和金属指针P的电阻和重力均不计,金属块A的重力G1=20N。R1是一根水平放置的料细均匀、总长L=1m的金属棒,其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总电阻为12Ω,两端都被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它对指针P无压力,且接触良好。绝缘板B重G2=10N,当它从金属块A和地面间被抽出时,它的上下表面分别与A和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为f1和f2 , 且均为接触面间压力的0.2倍。当P置于金属棒左端a点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

(1)当P置于金属棒的左端a点时,电流表的示数I1为多少?
(2)用水平拉力F将B从A与地面之间匀速抽出,当金属块保持静止时求弹簧拉力F1和水平拉力F的大小;
(3)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金属块A,使指针P逐渐从最左端a点向右移动,直至运动到b点,试求出电流表的示数I和指针P移动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式,并完成 的图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