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提高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
③NaOH、FeCl3、MgSO4、KCl
④AgNO3、HCl、K2CO3、BaCl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①废水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 性杂质除去.进行过滤的操作所需的仪器有: 、 、 、 。(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写).
②金属X是 ,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溶液Y是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方法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A .曲线X、Y、Z分别表示镁、锌、铁的反应情况
B .三份稀盐酸可能都被完全反应
C .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一定是m镁<m锌<m铁
D .反应结束后锌和镁一定都没有剩余,铁可能有剩余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信息1:难溶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为氧化物和CO2;
信息2:CO2能与Zn反应生成CO气体;
信息3:酒精灯的加热温度为400~500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 000 ℃左右。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与假设]猜想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⑴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⑵适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⑶操作④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 。

装置 | 反应前 | 反应后 |
A | 试管的质量36.2 克 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 克 |
B | 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 克 |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 (填编号)
(2)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反应前后 | 反应前 | 反应后 |
C装置中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 a | c |
D装置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 b | d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A中的固体选用CuO,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出现 现象,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与CuO的质量比,在下列数据中不可能的是 。
A.1:5 B.1:8 C.1:10 D.1:15
四、解答题(共5小题)
甲 乙

装置丙 |
装置丁 |
|
反应前 |
48.8g |
161.2g |
反应后 |
46.7g |
163.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