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卷1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 . 有机物含量
B . 空气体积分数
C . 土壤生物数量
D . 无机盐含量
2、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 . 树皮
B . 韧皮部
C . 木质部
D . 形成层
3、即使是参天大树也需要用根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再通过一定的组织输送到叶。下列是几种细胞群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后,你认为适合完成此项功能的细胞群是( )
A .
B .
C .
D .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5、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编号2模拟肺
B . 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C . 手向下拉4,2处气压比3处大
D . 手向下拉4,气球会变大
6、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 . 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C . 该化学反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 . 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也可以再分
7、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8、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 .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9、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 .
向装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D .
向一定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0、某同学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情况如图甲所示;将小磁针拿掉之后,在条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均匀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可以看到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特点
B . 图乙的实验,研究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
C . 图丙的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物理模型
D . 由图丙可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11、如图所示是消防应急灯的电路图,其中少连了一根导线,它的工作原理是外部电路为220V交流电,当其正常时,两盏标有“6V”字样的灯泡不发光;外部电路停电时,两盏标有“6V”字样的灯泡发光。对于这一装置及其工作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外部电路停电时,电磁铁所在电路工作
B . 电磁铁通电时,弹簧被拉长
C . 电磁铁的上端始终为N极
D . C点应该和B点相连
1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构造图,线圈通电后就会受力转动,使指针发生偏转而显示电流值。如图所示的四幅装置图,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1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其中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要求光暗时灯亮,光亮时灯灭。在实际调试时,发现灯始终不亮,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下列调节措施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 )
A . 给控制电路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定值电阻
B . 适当增加螺线管线圈的匝数
C . 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D . 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14、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a=d﹣c
B . a+n=c﹣m
C . a﹣n=c+m
D . b﹣n=d+m
15、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 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气孔是柏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如图所示为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
(1)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有 。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所示的状态。
2、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3、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4、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 结合,使血液丧失运输 的能力而使人窒息死亡。
5、我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了“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 垃圾桶
(选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6、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 (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7、如图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试回答:
(1)图中 (填序号)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下列生物中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是____(填字母)。 (2)
A . 藻类
B . 细菌
C . 病毒
8、洗衣机的使用把人们从手工洗衣这一繁琐的家务中解放了出来。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所示的做法,你认为哪一种做法更安全? ,原因是 。
9、如图所示是小科家部分线路连接图。当小科用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右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 线相连接;当闭合开关s,灯L在亮的瞬间熄灭,保险丝没断,用测电笔接触插座左空时氖管发光,则电路出现的问题是 。
10、如图所示是一款“运动手环”,其主要部分是一段内置一小块磁体的密闭空心塑料管,管外缠绕着线圈。戴着这种手环走路时,塑料管跟着手一起运动,磁体则在管内反复运动,线圈中便会产生电流,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出运动的步数,此过程利用了 的原理,将 能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2、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植物叶片、叶片取样打孔器(可制取圆叶片)、注射器、橡皮帽(可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清水、LED灯、电源、火柴、记号笔、铁架台、刻度尺、计时器和小木条。
(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 ;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 。
3、小金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甲。实验步骤如下:
⑴取足量铁粉、活性炭混合均匀制得脱氧剂,平铺在锥形瓶内拱形有孔塑料板上,迅速塞紧瓶塞,用记号笔标记瓶塞下端位置;
⑵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红墨水,导管插入液面以下;
⑶一段时间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时,此时量筒内红墨水的体积为V2;
⑷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内注水至记号笔标记处,测得整瓶水的体积为V3 , 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图甲气密性的基本操作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 (用含V1、V2、V3符号表示);
(3)与课本中红磷燃烧进行此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主要优点是 ;
(4)小金通过该实验测得数据,比实际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大,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4、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的实验中。小颖同学的四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所示。
(1)有同学说:“只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图 可支持你的结论。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2)
A .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 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灭火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原料有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左图是简易灭火器平时安放情况。为了检验它的灭火效果,他们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着把简易灭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对准生的火,一会儿就发现有泡沫较快喷出(如右图),结果真的把火给扑灭了。请结合化学反应、压强等科学知识解释这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2)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 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3、某课外实践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假设钢铁中只含有Fe和C。将不同质量的钢样加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
加入钢样质量/g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过滤得到反应后剩余溶液的质量/g |
1 |
2.85 |
75 |
m |
2 |
5.7 |
75 |
80.4 |
3 |
11.4 |
75 |
83.1 |
(1)表格中m= 。
(2)第2次所得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
(3)已知钢铁含碳量0.03%--2%,试分析计算说明钢样是否合格?(结果保留到0.01%)
(4)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NH4)2SO4、NH4NO3、CO(NH2)2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某NH4NO3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计算该NH4NO3化肥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氮元素)
5、五一长假,小明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图甲是某宾馆床头柜上的开关示意图,图乙是其控制的电
路,其中S1为旋钮开关,单独控制台灯的通断和亮度;S2为单独控制电视插座的开关。请用笔画 线代替导线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