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4节 植物的一生(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种子萌发还需要光吗?”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前进行的对话,对这段对话的分析,错误的是( )
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如图是某种花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受精卵的形成在图中的( )
如图是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如图表示果实的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组别 | 种子数量(粒) | 温度(℃) | 光照 | 空气 | 水分 |
① | 50 | 20 | 无光 | 通风 | 适量 |
② | 50 | 20 | 有光 | 通风 | 少量 |
①萌发形成花粉管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③花粉传到雌蕊
④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环境 | 幼苗株数及颜色 | |
绿色 | 白色 | |
黑暗 | 0 | 1000 |
明亮 | 999 | 1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温度 | 23℃ | |||
光照情况 | 日光下 | 黑暗中 |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种子萌发粒数 | 92 | 0 | 93 | 0 |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请根据她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将三粒大豆种子A.B、C用细线分别系在部分插入烧杯中的玻璃棒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B种子萌发。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处理方法 | 七天之后的发芽率 | ||
甲 | 光照 | 水分 | 温度 | |
乙 | ||||
丙 | ||||
丁 |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
在“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学生名称 | 装置标号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种子数 | 发芽率 |
甲 | A | 25 | 潮湿 | 有光 | 100 | 96 |
B | 4 | 潮湿 | 有光 | 100 | 0 | |
乙 | C | 25 | 干燥 | 无光 | 100 | 0 |
D | 25 | 潮湿 | 无光 | 100 | 98 | |
丙 | E | 25 | 潮湿 | 有光 | 5 | 100 |
F | 25 | 潮湿 | 无光 | 5 | 100 |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毫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 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a.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b.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温度(℃)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 |
20 |
15 |
10 |
25 |
100 |
96 |
74 |
20 |
92 |
84 |
66 |
15 |
44 |
36 |
10 |
10 |
4 |
0 |
0 |
5 |
0 |
0 |
0 |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纯雪水质量/克 | 20 | 17.5 | 15 | 10 | 0 |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 0 | 2.5 | 10 | 20 |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①取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20颗种子,编号A、B;
②将两个培养皿都放入20℃恒温箱中培养;A中放干纱布,B中放湿纱布;
③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
A |
B |
水分 |
干燥纱布 |
湿纱布 |
种 了萌发数量 |
0 |
19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记录的发芽情况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①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四套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可以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①地球公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②立夏这一天新昌白天比晚上 (选填“长”或“短”)。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种植深度 |
6cm |
11cm |
18cm |
25cm |
出土幼苗数量 |
29棵 |
30棵 |
26棵 |
0棵 |
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 |
1棵种子未萌发 |
/ |
幼苗略有萎缩现象 |
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 |
幼苗子叶大小 |
较大 |
较小 |
只有痕迹 |
只有痕迹 |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从上述实验甲、乙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从乙、丙两组可得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装置 |
A |
B |
C |
D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种子萌发情况 |
23粒 |
0粒 |
24粒 |
0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