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有机的与新材料 (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白酒和白醋 | ①观察颜色 ②闻气味 |
B | 食盐和白糖 | ①加稀盐酸 ②加水溶解 |
C |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 ①点燃闻气味 ②观察色泽 |
D | 酸性厕所清洁剂和碱性厨房清洁剂 | ①测pH ②加石灰石 |
①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节约能源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材料 |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
合金、塑料一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
C.性质与用途 | D.化学与安全 |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 |
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弃锅逃走 皮肤沾上浓硫酸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②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③碘酒的溶剂是 ; 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⑤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式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蛋白质/g |
脂肪/g |
糖类/g |
矿物质/mg |
维生素C/mg |
|||
钙 |
磷 |
铁 |
|||||
大米 |
6.7 |
0.9 |
78 |
7 |
136 |
— |
0.05 |
番茄 |
0.6 |
0.3 |
2 |
8 |
37 |
0.4 |
11 |
牛奶 |
3.1 |
3.5 |
6 |
120 |
90 |
0.1 |
1 |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叫热塑性)?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⑴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 ▲ .
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 ▲ , 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