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题中有一个选项正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6小题)

1、mRNA疫苗是一类正在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人在接种该种疫苗后,疫苗会进入人体细胞合成相应的物质,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
A . 细胞核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壁
2、限于人类的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 月食时,月球表面的阴影是弧形 B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C . 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D . 站得高望得远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里加粉末 B . 用滴管取液体 C . 加入固体药品 D . 量取液体药品
4、南酸枣属于被子植物,因其果核顶端有五个眼,又名五眼果。下列有关南酸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们食用的南酸枣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B . 南酸枣结构层次为: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C . 和红松一样,南酸枣也用种子繁殖 D . 南酸枣的叶肉细胞没有细胞壁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3吨=3×1000=3000千克 B . 20毫米=20毫米× 米=0.02米 C . 0.05米=0.05×106纳米=5×104 D . 19升=19×1000厘米3=1.9×104厘米
6、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 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 .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0 C .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 . 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7、“秋风生渭水,叶落满长安”描绘一幅秋撒长安的美丽画卷。树叶到了秋天纷纷凋落,这种现象能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 能对体内的物质进行转化 B . 能适应环境 C . 能生长和繁殖 D . 遗传和变异
8、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 . 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 . 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 .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地球到太空的人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 .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会减小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 .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10、湖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空气湿润,因而非常适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已发现野生动物200余种。下列在湖州发现的野生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 . 扬子鳄 B . 安吉小鲵 C . 苍鹭 D . 黑斑蛙
11、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铱合金制成,百余年来因表面受到空气污染和氧化而增重约50微克。国际千克原器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数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原因之一是耐磨损 B . 化学变化可以使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 C . 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标准,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偏小 D . 测量时应选择精确度最高的测量工具,以确保测量值的准确度
12、仔细读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图中用酒灯精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B . ②图中蜜蜂是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椎骨,有外骨骼 C . ③中P点所在位置为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 D . ④可以表示室内温度为20℃时,玻璃泡上蘸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曲线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的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B .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C . 温度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向含有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D . 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为纪念科学家焦耳而命名的。
14、美国及挪威的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被称为网格细胞,它们构成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
A . 神经组织 B . 上皮组织 C . 肌肉组织 D . 结缔组织
15、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不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是(   )
A . 三角洲 B . 海岸边的怪石 C . 喜马拉雅山 D . 沙漠中的石蘑菇
16、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量杯质量为 40g B . 4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 .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 .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空2分,共32分)(共7小题)

1、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2)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乙所示,则液体的体积为      mL。
2、   2020年12月19日,我国探月工程指挥部传来消息,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采集的土壤称重为1731克。如果用天平在月球上称量,这些月壤的质量      1731克(填“>”、“<”、“=”)。原计划装满容器后,月壤的质量可达2千克,说明实际带回的月壤密度比预计的      
3、如图是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之为柱状节理,该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4、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下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2)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为细胞的      (选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3)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5、如图是浙江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高度,较高的是      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 其中坡度较陡的是      路线,判断依据是      
6、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水在沸腾前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
(2)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      
7、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      的共同特性。
(2)综合分析三幅图,可知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      有关。
(3)举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空2分,共 34分)(共5小题)

1、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小明对此非常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小明分别测量了家中几位亲属的身高以及他们的脚长并记录;②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

测量对象

身高(cm)

脚长(cm)

169

25

表弟

168

25

爸爸

170

26

妈妈

158

23

表妹

135

21.5

(1)从上述的表格中,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2)小明的同学对此实验结果有所质疑,你认为本实验中不严密的地方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2、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58秒

25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不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由此推测细胞膜具有      特点。

图片_x0020_50

(3)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3)
A . 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 . 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 . 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4)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3、王东同学发现,从超市配送到家里的一些速冻食品外面往往包裹一层泡沫。他认为这层泡沫可以起到类似棉袄隔热保温的作用。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王东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如图甲。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分别放在两个装置中。测量并记录温度传感器数值的变化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保持环境温度相同外,还需要控制      相同。
(2)通过乙图发现,实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两烧杯中的物质温度都没有升高,你认为原因是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及其证据分别是什么?      
4、冬季路面积雪结冰成为许多地区交通安全出行的重大隐患。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天气,马路上经车轮反复碾压的积雪,会比周围的积雪更容易熔化。于是小组同学一起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组同学打算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探究:(如图1)

步骤一:同学们选择低于0℃的室外进行实验,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两块大小、厚度相同的冰块。

步骤二:把两根相同的细钢丝挂在冰块上,下方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

步骤三:等待一段时间后,小组同学观察到细钢丝陷入冰块的深度不同,从而得出了结论。

(1)小组同学的上述操作,基于的猜想是:        
(2)钢丝陷入冰块的原因是      
(3)由于晚上气温会比白天更低,交警为了保障路面安全还会在路面上撒盐。该小组同学打算继续研究盐对熔化的影响。他们在实验室(室温10℃左右)分别用等质量的纯水和盐水制得纯冰、盐冰,处理成碎冰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同时观察试管中碎冰熔化情况,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分别绘制甲、乙两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图像可知,在积雪已熔化的道路上洒盐,目的之一是      
5、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o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 . 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 . 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 . 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四、解答题(本大题 7 小题,29、35题5分,30、31、32题6分,33题8分,34题9分,共 45 分)(共7小题)

1、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      ,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2、  2019年5月小徐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了湖州菱湖桑基鱼塘举办的首届“桑椹采摘节”,体验了“地笼捕捕欢”、“植物连连顺”等娱乐活动。

(1)在“地笼捕捕欢”活动中他们捕获了很多“珍宝”,有鲫鱼、河虾、甲鱼、螃蟹、黄鳝,其中有脊椎骨的是      
(2)在“植物连连顺”活动中,需将葫芦藓、蕨、桑椹、银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小徐的排列方式如下,乙处应为      

la有种子………2

l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甲

2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乙

3a有根茎叶的分化………丙

3b有茎叶,无根………葫芦藓。

(3)为研究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徐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说明:原始种子是指果皮(肉)完整的种子)

实验记录如图, 请用文字描述图中的结果      

3、材料一:如图所示,静止在花朵上的是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它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材料。“全碳气凝胶”是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材料加入水中,在低温下冻干后再除去水分研制的。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全碳气凝胶”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承受1400℃的高温,具有很强的绝热性,还可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900倍的油,在吸收海上漏油、净水、净化空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当地时间7月25日晚,日本散货船“若潮”号在毛里求斯东南海域的埃斯尼角礁触礁搁浅。据统计“若潮”号至少泄漏出900吨燃油,若不及时处理恐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鱼类、贝类被人食用后会造成重金属中毒。

(1)马克杯大小的“全碳气凝胶”能够放在花朵上,是因为它具有      的性质。
(2)下列“全碳气凝胶”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实现的是       。 (2)
A . 清洗厨房的油烟机 B . 吸除冰箱内的异味 C . 新型锂电池的正负电极材料 D . 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E . 制作取暖器的散热片
(3)若用“全碳气凝胶”吸收“若潮”号泄漏的全部燃油,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全碳气凝胶”?。
4、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有望为我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绕、落、回三步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传回地面的国旗展示影像,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月球!

(1)在月球上竖起的这面国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质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会立即褪色(颜色物质发生分解而失去颜色),甚至旗面分解。这面国旗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这体现了构成这面新型红旗物质的      比较稳定。(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长征五号”依靠的动力燃料,能实现无毒无污染发射,其携带的液氢温度非常低,达到-253℃,被形象地称为“冰箭”,会使周围空气极速降温,堵塞管道。表一为空气中某些气体的凝固点:

表一                         表二

气体

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性质

氧气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气

-210

氢气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气

-272

化学性质稳定

水蒸气

0

氖气

-249

化学性质稳定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知,在“冰箭”周围空气中发生凝华的气体有:      

(3)为避免影响火箭发射,火箭加注燃料时,需用气体吹除火箭周围的空气,通过表二中其他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我们可以选用何种气体,说说你的理由      
5、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实验结束后,小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他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比水升高得多,请你在图2中画出沙子温度升高的大致图像。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      。(选填“较大”“较小”)
6、吴兴区某学校的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中通常会有专门的沙盘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该建筑的构造和各区域的功能。

(1)小组同学决定一起制作一个自己校园的沙盘,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校园环境,你认为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小组通过讨论制定了计划,并打算分工合作进行制作。请帮助他们排排工作的流程      (请用序号排列)

①制作校园主体建筑与环境;②绘制校园平面图;③选取卡纸、橡皮泥等制作模型的相关材料;④进行校园的实地测量;⑤优化和修饰沙盘细节。

(2)小组同学在制定测量教学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方案时,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2)
A . 利用自行车滚动圈数及车轮周长测定 B . 通过步数及每步距离测定 C . 利用激光测距仪来准确测定 D . 使用自己的直尺多次累计测
(3)下表为小组测定的部分数据及绘制的平面图初稿,请根据表中数据和对试卷上平面图的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在平面图右下角标注相应的比例尺(写出计算过程)。

测量对象

距离(米)

校园西侧围墙长度

280

足球场草地长度

105

足球场草地宽度

68

……

……

7、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1)如果分别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观察顺序应该是      

(2)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

a.盖上盖玻片;

b.用低倍镜观察;

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

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②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

③小明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则在第一次观察细胞结构时适用      光圈和平面镜。

④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