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区闻涛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 . 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的是( )
A .
B .
C .
D .




3、母亲怀胎十月,支起我们生命的起点,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我们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B . 胎儿仅通过胎盘就能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C .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D . 被结扎了输精管的男子失去了生殖能力,但能维持第二性征
4、用下图来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氧气
B . 母乳
C . 营养物质
D . 二氧化碳
5、鸟类的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分别是( )
A . 体内受精、卵生
B . 体内受精、胎生
C . 体外受精、卵生
D . 体外受精、胎生
6、昆虫两种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下图所示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苍蝇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D
B . 无论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C都表示成虫期
C .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A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7、如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B . 种子萌发时,图中2首先突破种皮
C . 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5
D . 玉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光照
8、根据微生物的某一特征进行简单分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待分类的微生物 | 青霉、酵母菌、葡萄球菌、曲霉、大肠杆菌 |
类别一 |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 |
类别二 | 青霉、曲霉 |
A . 其分类标准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 . 其分类标准是否为单细胞生物
C . 其分类标准是有无细胞壁
D . 其分类标准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9、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组织培养,属于有性生殖
B . ②是嫁接,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
C . ②和水稻播种繁殖方式相同
D . ③是压条,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
10、某同学用尖锐器物掏耳朵,不小心戳伤某结构而导致听力下降。该结构最可能是( )
A . 外耳道
B . 鼓膜
C . 前庭
D . 耳蜗
11、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 .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 .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
D .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12、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A .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 . 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 .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 . 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13、杭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下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是( )
A . “
”形
B . “
”形
C . “
”形
D . “
”形




14、如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两种介质的界面及其法线,实线表示一条光线斜射向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O不是入射光线
B . BO是入射光线
C . CO是入射光线
D . OB是反射光线
15、我国发射了“墨子号”通信卫星,纪念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线沿直线传播。下列光学现象说明光线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的是( )
A . 镜中花
B . 水中鸟
C . 林中影
D . 缸中鱼




1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棋子A向茶色玻璃板靠近,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B . 选用方格纸有助于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C . 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 . 棋子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17、如图,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 都不能成像
B .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8、下列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9、小闻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 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 .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D . 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20、如图所示,小闻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C . 若要使像变得更大,可以把凸透镜适当靠近胶片
D . 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共9小题)
1、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2、
(1)写出下图中各序号的名称。① ;③ ;
(2)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 。
(3)仔细观察雄蕊的结构并用手指捏一捏花药,手指上会沾着 。
(4)仔细观察雌蕊的结构,再用刀片小心地将子房 (填“纵向”或“横向”)剖开,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内有 。我们吃的桃子果肉是由 发育过来的。
3、如上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合称为 ,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图甲中的 (填序号)提供营养物。
(3)⑧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来的。
4、“超级细菌”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右图甲是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
(1)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细菌属于 菌。
(2)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体内没有 ,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3)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因此细菌属于 生物(填“原核”或“真核”)。酵母菌与人类关系密切,被广泛应用在 等方面。(写出一项即可)
5、如图所示,一群聋哑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教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
(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 。
(2)聆听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时,其 (填“音调”或“音色”“响度”)是不同的。
(3)聋哑少女听不见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呢?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舞台产生 ,从而使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6、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则入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7、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②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照相机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其中属于折射形成的是 ;属于实像的是 。(填序号)
8、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 色的;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 色的。
9、如图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如图所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用凸透镜做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2)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屏幕上的像太小,应该使影片离镜头 (填“近一些”或“远一些”),同时需使投影仪离屏幕 (填“近一些”或“远一些”)。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8分)(共1小题)
1、
(1)作出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2)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3)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6分)(共5小题)
1、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闻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前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甲装置和乙装置进行对照实验是基于 是引起肉汤变质的原因的假设进行的探究活动。
(3)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2、小闻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闻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 振动。
(2)小闻同学分辨出A、B、C、D四个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分别对应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的排序和贴着瓶口吹气时的音调排序刚好相反,请说明理由。 。
(4)小闻同学利用同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次实验小闻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 . 三次实验小闻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 . 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闻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 . 丙图对应实验中,小闻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尖锐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涛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蜡烛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蜡烛的连线与镜面 ,两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蜡烛B,将白卡片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 (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小涛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b)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5)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当烛焰距凸透镜15厘米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
(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闻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
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闻和小涛同学利用焦距f1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6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f2为15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焦距10厘米
实验序号(厘米) |
物距 |
像距(厘米) |
像高(厘米) |
1 |
20 |
20 |
6 |
2 |
30 |
15 |
3 |
3 |
40 |
13.3 |
2 |
4 |
50 |
12.5 |
1.5 |
表二焦距15厘米
实验序号(厘米) |
物距 |
像距(厘米) |
像高(厘米) |
5 |
20 |
60 |
18 |
6 |
30 |
30 |
6 |
7 |
40 |
24 |
3.6 |
8 |
50 |
21.4 |
2.57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5、6、7、8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小闻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涛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判断小闻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