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图中关于A点所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半球、低纬度 B . 西半球、低纬度 C . 东半球、中纬度 D . 西半球、中纬度
2、“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书本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 . 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的篮球和铅笔实验 B . 研究分子扩散把红墨水注入冷水和热水中 C . 研究分子间存在间隙把芝麻和黄豆混合看体积变化 D . 研究地球板块碰撞时两本科学书相撞实验
3、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 青草上的露珠 B . 冰凌上滴下的水珠 C . 山间的薄雾 D . 窗上的水珠
4、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 .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B .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 .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 .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5、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若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M

孢子植物

物理变化

液化

变质岩

N

种子植物

化学变化

汽化

岩浆岩

Q

被子植物

化学性质

蒸发

玄武岩

A . A B . B C . C D . D
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 . 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 .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 . 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7、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 做出解释
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不变
9、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 .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立方分米 C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 D . 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10、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11、小明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 . P B . Q C . R D . S
12、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植物 B . 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 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高等生物
13、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织布 B . 耕田 C . 生火 D . 灌溉  
14、如图所示的是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是恒温动物 B . 丙是胎生动物 C . 乙幼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 . 丁的体内有脊柱
15、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8℃时的海波是液态 B . 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 min C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16、2020年1月1 日以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06次,1月19日在新疆伽师发生了6.4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 .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17、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 . 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 . 乙物质的密度是2g/cm3 D . 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
18、经过“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之后,近期又迎来了网络新名词“香死你”。这些词语看似很滑稽幽默,但都是农产品商贩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一种最完美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的农产品价格。下列有关上述词中提到的四种植物(大豆、生姜、大蒜、香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 . 它们都含有上皮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 D . 它们都含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19、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 .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20、小明同学阅读了课本“图4-35比较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B .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D . 质量相等的钢铁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共8小题)

1、               
(1)用适当的单位填空:小明同学的身高175      ;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体积约550      
(2)完成单位换算: 2.7克/厘米3=       千克/米3
(3)图1中,铅笔的长度为      cm。 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又有广泛的用途,更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1)如图所示表示竹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      ,因为它是由       构成的。
(2)在生物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竹子没有的是      
3、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释“大陆漂移说”中大陆漂移的      问题。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4、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      。 (1)
A . 水稻 B . 葫芦藓 C . 草履虫 D . 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知:生物的遗传是由      (填细胞结构名称)来控制的。
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      ;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      ;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6、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1)
A . 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B . 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 . 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 . 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千流流向大致是( ) (2)
A . 从西向东流 B . 从东南向西北流 C . 从北向西南流 D . 从西南向东北流
8、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_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子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刚好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      ℃,C处的温度比A处      (选填“高”或“低”)。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共4小题)

1、微藻能产生很多功能独特的脂肪、多糖、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分布广泛,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为了解微藻的结构,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图中( )

A

B

C

D

(2)如图1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②向左移动装片③向右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3)微藻是植物,主要是因为微藻细胞结构中有      ,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营养物质。
2、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上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明选择      (填 “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

2

2

3

油的温度/℃

2

2

3

4

3、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秒表。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

[得出结论]

⑴分析比较      (填组别)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伞面材料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面积有关。

⑵分析比较1、2组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在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内注入适量热水并用酒精灯加热,如图甲所示;②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读出一次水温并记录,共持续8min;③根据所得水温的数据绘制如图乙中a曲线。

(1)根据实验过程及图乙中a曲线可知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      ℃,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2)在组装实验装置时,需选择温度计,小明应选择      (选填 “酒精”或“水银”)温度计进行实验(已知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357℃)。
(3)小欢也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b曲线,则      (选填“小明"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四、分析计算题(共6分)(共1小题)

1、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