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4小题)
1、在观察蚯蚓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
A . 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
B . 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 . 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 . 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2、对“蜘蛛结网”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3、蠕虫动物包括( )
A . 扁形动物
B . 线形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以上三项
4、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珊瑚虫、海葵、海蜇都是腔肠动物
B . 体壁由3层细胞构成
C . 都生活在水中
D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5、下列山亭境内的各种生物,不具备“身体分部,躯干、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 . 岩马湖鲤鱼
B . 翼云山的蝎子
C . 抱犊崮的蝗虫
D . 龙床水库的虾
6、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原因是( )
A . 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
B . 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 . 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
D . 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7、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益处的昆虫是( )
A . 家蚕、金龟子
B . 苍蝇、蚊子
C . 蜜蜂、蝗虫
D . 家蚕、蜜蜂
8、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幼体用鳃呼吸
B . 体温恒定
C . 成体用肺呼吸
D . 皮肤裸露,有黏液,能辅助呼吸
9、关于鸟类双重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
B . 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
C . 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D . 肺和气囊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0、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哺乳类高等的一项是( )
A . 体内有膈
B . 胎生、哺乳
C . 体温恒定
D . 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11、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马戏团的狗熊拉车
B . 蜜蜂采蜜
C . 老马识途
D . 猴子剥食香蕉
12、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 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B . 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C . 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开屏炫耀
D . 蚁群中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各有分工
13、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来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 .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
C .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不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D .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
14、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使关节灵活
B . 4使关节牢固
C . 3和5共同围成2
D . 2内的滑液由1分泌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1、
如图为鲫鱼外部形态示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④臀鳍;⑥ .
(2)鱼的鳍中除胸鳍外还有 鳍是成对的
(3)图中的[③]是 ,其作用是 和 .
(4)图中⑦是鱼与人体肺功能相同的器官,称作 ,当鱼是活体时,此器官的颜色是 的,由它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鱼的新鲜程度.
(5)鱼在游泳时,靠图中[ ] 摆动可以控制前进的方向
(6)鲫鱼的外形呈梭形,这对于它适于水中游泳的意义是 .
(7)鲫鱼身体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呈 色,这是一种 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末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判断的依据是 .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3)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 .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