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盐 (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蛋白质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 CO(NH2)2 B . Ca3(PO4)2 C . NH4H2PO4 D . 2SO4
2、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 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 . 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 . “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 . 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pH

7.8

8.6

11.3

10.2

11.1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A . 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 . CO2+H2O+NaClO=NaHCO3+HClO C . CH3COOH+NaCN=CH3COONa+HCN D .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4、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 4个 B . 5个 C . 6个 D . 7个
5、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 . 该NH4NO3溶液中存在H+ C . 久施NH4NO3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D . NH4NO3肥料属于复合肥
6、科学源于生活,科学中的许多化学物质都有自己的俗名。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
A . 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B .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C . 碳酸钠 纯碱 Na2CO3 D . 氯化钠 食盐 NaCl
7、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构成: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B . 性质: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 . 用途:用于烧菜的调味品 D . 生产:沿海地区常通过蒸发海水获得
8、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硫酸,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 B . 碳酸钠溶液 C . 硫酸钠溶液 D . 澄清石灰水
9、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HCl和 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Cu一Zn合金

稀H2SO4溶液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CO2和 HCl混合气体

Na2CO3和 NaOH的混合溶液

盐酸

A . ①④ B . ③⑤ C . ②⑤ D . ③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最多 B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植物叶片发黄应施加磷肥 D .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是发酵粉成分之一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B . 氯化钠  食盐    KCl C . 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D . 碳酸钙  生石灰  CaCO3
1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它属于(   )
A . B . C . D . 氧化物
13、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建立的科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 杠杆的分类模型 B . 物质酸碱度模型 C . 物质的分类模型 D . 化合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模型
1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氯离子的存

待测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

含有氯离子

B

检验硫酸根离子

的存在

待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

溶液和稀硝酸

有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

有硫酸根离子

C

区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为涤纶

D

除去KCl中的少量K2CO3

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无气泡

K2CO3已被除尽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关于化肥及其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尿素属于复合肥料 B . 开发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代替现有农药 C . 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D . 把硫酸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施用可使肥效提高
16、下列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X中含有三价元素 B . X可能是Fe2(SO4)3 C . 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 . Y可能是NaNO3
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需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 . BaCO3→Ba(OH)2 B . Na2SO4→NaCl C . Fe→Fe2(SO4)3 D . CuO→Cu(OH)2
18、草木灰是农家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它是一种(    )
A . 钾肥 B . 氮肥 C . 磷肥 D . 复合肥
19、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实现③转化,可加入氯化钠溶液 B . 实现④转化,可加入稀盐酸溶液 C . 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 . 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20、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请从所给的物质中选择:氧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硝酸钾,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燃料的是      
(2)复合肥料的是      
(3)用作干燥剂的是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2、右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      (填化学式)。
(2)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

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3、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水十条”,铁腕治污。
(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它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氧气和一种强碱。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净水丸分内外两层,它的作用原理是:①外层的优氯净(C3O3N3Cl2Na)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次氯酸;②内层的亚硫酸钠除去水中的次氯酸:Na2SO3 + HClO=Na2SO4 + HCl。在以上提到的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图片_x0020_143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 可能含有      

②写出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 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 的固本俗称干冰。请回答:

图片_x0020_112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写化学式)。以上化学反应不包括      基本反应类型。
6、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图关系:

(1)A的俗称是      
(2)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7、小胡晴霞同学取了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象如甲图所示。

图片_x0020_71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 ”表示      (写化学符号)。
8、氧化钙(CaO)是灰泥的主要成分之一。灰泥被称为建筑用“胶”,能将砖粘合在一起。
(1)氧化钙的俗称是      
(2)请写出泥灰从与水混合到粘合好墙砖的整个过程中的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9、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原点到A点反应的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
10、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BD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请写出AB之间发生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小明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如图2所示。请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甲乙两条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为备战2021年体育中考,小金等同学每天在操场训练1000米,跑完后大汗淋漓、满脸通红的走回到4楼的教室,及时补充了一些水分.
(1)下列有关“及时补充一些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水可以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能量. B . 水主要通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C . 水在体内可以运输养分和废物. D . 水进入血液后通过下腔静脉流到左心房。
(2)小金发现汗液有点咸味,猜想是氯化钠,于是收集一些汗液盛放在试管中,滴入几滴      ,观察到汗液变浑浊现象。根据这个现象能否证明汗液中有氯化钠,请说明理由      
(3)体重为60kg的小金,想估测上楼时的功,量出每层楼高3m,则他上到四楼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J;若想比较两位同学上楼的功率,则必须测量的量有      
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NaHCO3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有机物”)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4、“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过碳酸钠” 的制备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      
(2)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
A . 二氧化锰 B . 稀盐酸 C . 硫酸钠 D . 石灰水
(3)“过碳酸钠”极易分解,得到碳酸钠、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2Na2CO3•3H2O2) ═4Na2CO3+6H2O+3O2↑请通过计算说明:若“过碳酸钠”分解产生氧气12g,则同时产生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出现的爆竹是原始的喷气式火箭;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时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所示),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所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现在,我国火箭研究与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所示)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如图甲所示,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2KNO3+S+3C=X+N2↑+3CO2↑,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物质X的化学式      
(2)如图乙所示,火箭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火箭以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氢气的      大。
(3)汽油机的      冲程工作时的原理跟如图丙所示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的原理一致。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固体未溶解,小组成员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①:样品成分是 Ca(OH)2

猜想②:样品成分是 Ca(OH)2 和 CaCO3

猜想③:样品成分是       

小红设计实验并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

分离出滤液,滤纸上残留白色固体

样品中有 CaCO3

2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样品中有 Ca(OH)2

小红得出结论: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 Ca(OH)2 和 CaCO3

(1)猜想③样品成分是      
(2)小明认为小红实验 1 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3)小明要证明猜想②正确,还需要增加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2、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 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 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图片_x0020_120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②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3、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小乐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NaOH

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一】小乐分别取CO2与NaOH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2支试管中,按如下方案进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滴加适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二】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将反应产生的CO2持续通入NaOH溶液中,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结果如图乙所示,(Na2CO3 、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⑴图甲所示实验中,用Na2CO3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O2 , 而不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理由是      

⑵根据图乙所示曲线,写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      

4、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沉淀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1)溶液A中的阳离子除了 Mg2+和Fe3+外还有      (填离子符号)。
(2)请根据流程图和表一分析,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后控制pH为7-9的目的是      
(3)溶液B与适量熟石灰反应制得氢氧化镁,过滤时检验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试剂       。
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原理: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 , 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H3+CO2+H2O=NH4HCO3:(其中:NH3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碳酸氢钠的溶 解度相对较小而析出)

③2NaHCO3 Na2CO3+CO2↑+H2O

纯碱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图:

(1)X的化学式为       。
(2)在农业上,与图中“副产品”可归为同一类化肥是      。 (2)
A . K3PO4 B . KCl C . CO(NH2)2 D . Ca(H2PO4)2
(3)小柯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4)关于小柯同学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4)
A . 丙装置中插入液面的导管下端连接如图戊的多孔球泡装置,可以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B . 丙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在同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NaCl; C . 实验结束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2晶体; D . 丁装置中的倒立漏斗能防止稀硫酸倒吸进入丙装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盐 (中等难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