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 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 . 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 .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
A . 自花传粉 B . 异花传粉 C . 人工授粉 D . 风力传粉
4、根据如图所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 .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 .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6、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7、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 . “金子闪闪发光”说明金子是光源 D . 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8、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 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 .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 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大气圈的对流层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 . 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0、如图所示,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盛水的杯子口盖着的纸片不会掉下来的是( )

A . 只有甲 B . 只有乙 C . 只有丙 D . 乙和丙
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 .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 .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 水槽中液面下降
1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 B . 图乙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 . 图丁中,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5、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

①真菌分裂  ②青霉产生孢子  ③马铃薯发芽  ④嫁接  ⑤蝗虫交尾  ⑥玉米人工授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④⑥
16、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B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C . 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 . 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是胎生、哺乳
17、新生命的孕育要经过复杂的过程。结合图像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卵细胞是在①中产生的 B . 精子在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 . 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③的过程 D .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交换物质
18、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内完成的 B . 丁是由乙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C . 婷婷上了初中后眼睛就近视了,这跟她进入青春期有关 D . 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 . 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 .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 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20、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 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 .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共6小题)

1、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      ,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是      
2、水和空气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1)
A .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____。 (2)
A . 水的电解 B . 水的蒸发 C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3、“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圆了很多家庭的梦。同时,“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为更多民众尤其是高龄母亲所关注。
(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____过程。 (1)
A . 排卵 B . 受精 C . 胚胎的后期发育 D . 分娩
(2)这项技术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
4、  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⑴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①的数值是      

⑵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      mL水(1g水的体积为1mL)。

⑶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⑷装瓶、贴标签。

5、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可以用光的      解释。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如图是番茄一生的相关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④]和[⑤]所示的结构共同组成      
(2)当切开丙(果实),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种子是由图乙中的      发育而来的。
(3)图丁是小林在阳台上无土栽培的一株番茄,由于种植环境封闭等因素,可以采取      等措施,提高产品的效率,增加结果率。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共4小题)

1、小思和小敏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在图像中BC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你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图      (选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6只培养皿,先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分别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冷却后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籽粒饱满、完好无损的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放到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一次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观察并统计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装置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数量(粒)

48

74

82

94

84

7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了找到发芽的最适温度,应该在      (填温度范围,精确到1℃)之间补充几个相同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以上的实验并统计各组发芽数量。
(3)过一段时间,预测某装置内种子全部萌发,却有两粒没有发芽,原因是      (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鸭子

河蚌

小鱼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河蚌、小鱼、水蚤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min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      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      
(3)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共3小题)

1、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      ,在种子的外面常有      包被。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            三个阶段,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3)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      。人的①过程,场所在      
2、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中活性炭具有      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实验三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选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3)
A . 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 . 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 . 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 . 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4)4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