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 .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 .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
3、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 环境能适应生物
4、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 . ①③②⑤⑥④ B . ⑥①②③④⑤ C . ④⑤③⑥①② D . ③⑥④⑤②①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 . 捕食 B . 合作 C . 竞争 D . 食物网
6、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 水稻和稗草 B . 猫和老鼠 C . 人和猪 D . 蚂蚁和蚱蜢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 候鸟的迁徙 D .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一次使用5×目镜、10×物镜,第二次使用10×目镜、40×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A .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 .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 .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9、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 2个 B . 4个 C . 16个 D . 32个
10、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1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 消费者 B . 生产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部分
1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D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13、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陆地生态系统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城市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微山湖 B . 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 . 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 . 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15、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必须要使其光路畅通,下列有关描述显微镜光路畅通的正确叙述是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光源)→(  )

A . 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 B . 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 C . 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D . 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16、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 都能运动 B . 都能呼吸 C . 都能生活在水中 D . 都有细胞结构
17、用下列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分别观察同一洋葱的表皮组织,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的是(  )

A . 5倍和10倍 B . 10倍和10倍 C . 10倍和15倍 D . 10倍和40倍
18、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 .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 . 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9、“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 B . 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 C . 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 D . 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20、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  )

A . b B . d C . q D . p
21、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 . 赤壁陆水水库 B . 嘉鱼潘家湾蔬菜基地 C . 向阳湖奶牛场的一群牛 D . 九宫山国家森林公园
2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 .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 . 动物和植物 C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 所有生物
23、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 青蛙 B . 昆虫 C . 水稻 D . 泥鳅
2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生物适应环境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①                              

2、在一定      内,            所形成的      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      成分和      成分.

3、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      因素和      因素,前者如                        、后者包括                  

4、蚯蚓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      环境,也能      环境.

5、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_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7、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                  ,根据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分别称为            、和      

三、试图作答题(共3小题)

1、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地点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上

平均值:44.7%

平均值:64.7%

平均值:78%

中午

平均值:16%

平均值:30.3%

平均值:39%

晚上

平均值:41.3%

平均值:54.3%

平均值:59.3%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地点,植物的            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所以,生物会      环境.

2、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验证他们的重要性,设计如下试验:

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

③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各一条,用软木塞塞紧

④A、B、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结果如下:

锥形瓶编号

A

B

C

D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

3

11

25

2

根据上述试验回答:

(1)比较A、B、C可知,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      

(2)由A和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的作用是:      

(3)通过      两个锥形瓶试验的比较,可以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D装置中的金鱼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      

3、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