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中等难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对人的健康有害 B . 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 . 乐音的响度过大,也会使人感到不安 D . 乐音与噪声有根本的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2、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 . 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 . 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 . 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D . 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4、一条细绳下悬挂一根空心的铁管,用铁锤敲击铁管后慢慢地把铁管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 )

A . 铁管一浸入水中,声音就消失 B . 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高 C . 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D . 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5、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 . 公共场所请勿喧哗 C . 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 . 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7、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现象中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 .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 . 电话铃响说明有电话打进来 D . 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8、我们可以通过耳朵的听力确定发声物体的方位,对于用听力来确定方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只有通过两个耳朵才能完成 B . 利用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来确定 C . 耳和脑的共同作用能分辨千分之几的声音大小差异 D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不相等
9、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0、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D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 B . G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 C . F听神经,与咽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 听觉形成顺序为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
11、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 . 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 . 在声波正常传导中作用很小 D . 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的是( )
A . 遇到巨响时赶紧捂住嘴巴 B . 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 C . 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D .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13、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 是一种条件反射
14、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B .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 . 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 .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5、过年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 B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6、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 . 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 .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 . 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17、如右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8、去年,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鼓室组成中耳 B .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 .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 . 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C .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 . 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20、在5月12日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 . 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      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2、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置有噪声监测设备(如图),若某一时刻显示屏上显示54.5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

3、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4、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表中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      ,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      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

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5、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试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4)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      G应为      。(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6、如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      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7、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当高脚酒杯中的水量减少时,音调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8、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1.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根据人耳的示意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问题:

(1)[1]      的作用是      
(2)[8]      和[9]      含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3)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2]      传到[4]      ,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10]      传到内耳,刺激[7]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冲动沿着      传到            中枢,产生听觉。
10、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能悄无声息地靠近而让敌人很难听出动静,原因是消音靴在      减弱噪声。特种兵在坐车行进过程中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转弯、上坡减速或下坡加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

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高铁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运行,轨道的无缝焊接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图为芜湖北焊轨基地生产的钢轨,长达500米。如果甲同学在钢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乙同学在另一端听,求乙同学听到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


2、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      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张开,使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3、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细心的小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      (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      (选填“强”或“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4、小明看见妈妈在往热水瓶里倒入开水,他一听声音,告诉妈妈,热水瓶里的水快满了,果然过一会儿水真满了,妈妈表扬道:“小明真厉害!”
(1)产生听觉的部位在      (选填“耳”“听神经”或“大脑”);
(2)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小明的厉害。
5、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衢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
钢丝10cm0.2mm
钢丝10cm0.1mm
钢丝5cm0.1mm
钢丝5cm0.1mm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      

2、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绷紧程度等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绷紧程度相同。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
(2)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请你据图2判断,在绷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低的是按住      点。
3、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①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②噪声诊病。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激光听力诊断器,先让装置发出微弱短促的噪声波,使人的耳膜振动,然后由装置中的微型电脑根据回声,把有关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师诊断。此法测试快速,对人体无害且不痛不痒,很适合儿童诊病。

③噪声武器。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噪声弹”,能在瞬间释放出大量噪声波,麻痹人的中枢系统,使人暂时昏迷。该弹可以用于对付恐怖分子,特别是劫机犯等。

(1)噪声被利用时      (选填“能”或“不能”)成为乐音。因为噪声是由发声体做      (选填“无”或“有”,下同)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而乐音是由发声体做      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发现,对人类来说,噪声      
4、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2.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低的是按住      点,最高的是按住      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中等难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