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优生加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

A . 肺扩张引起呼气 B . 肺收缩引起呼气 C . 吸气引起肺收缩 D . 呼气引起肺扩张
2、在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温度和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A指温度,B指氧气含量)

A . B . C . D .
3、用温室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时,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通过改变一些环境条件,可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选项中,适合温室大棚改变的条件一般是( )

A . 氧气含量 B . 二氧化碳含量 C . 氮气含量 D . 光照强度
4、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有很多人在绿树成荫的公园中锻炼身体.从空气中含氧量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一天中最适宜锻炼身体的时间是(  )

A . 早上 B . 正午 C . 傍晚 D . 深夜
5、

如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  )

A .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B .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C .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D .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6、

下面曲线表示一个人在睡眠、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注意:呼吸频率用快或慢表示,呼吸深度用深或浅表示),则曲线1表示(  )


①睡眠状态   ②长跑状态  ③呼吸频率慢  ④呼吸深度浅  ⑤呼吸频率快  ⑥呼吸深度深.

A . ①③④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④ D . ②⑤⑥
7、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

A . 鼻腔黏膜 B . 喉腔侧壁 C . 口腔黏膜 D . 气管和支气管
8、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 .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 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9、

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 .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 . 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 . 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 .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C .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 .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11、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 .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12、每次呼吸时肺内气量会发生改变,同时肺内气压也会变化。肺内气压变化用曲线表示与下图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1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曲线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B . 曲线BC段,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减小 C . C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 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4、5月27日上午,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 . 乙图中气体交换后 D 处氧气浓度大于 C 处氧气浓度 C . 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 .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15、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条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6、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 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 . 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 . 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17、如图所示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 B . 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C . 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D . 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18、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B . 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C . 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 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19、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 B . 丙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 C . 甲内血液来自内脏的左心房 D . 丙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20、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 . 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 . 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 . 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

下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依据此图来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      和肺组成的。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它是      的场所。

(3)呼吸道由鼻、[      ]      、[      ]      、[      ]      、[      ]      共同组成;具有保证气体      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4)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      ,其前部生有      ;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      ,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      

2、

 关于人体的呼吸,回答下列问题:

(1)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是因为人们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       ;

(2)如图所示,A箭头表示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B箭头表示       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完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图中由A箭头渗入血管里的物质由       细胞携带,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组织,穿过各组织间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

3、

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处于      血管中.

(2)通过你的观察发现,此处血管的特点是      ,判断的依据是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                  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内被利用.

4、

在治疗H7N9禽流感患者的过程中,有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功不可没.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可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图甲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与人工肺不同,正常人体肺富有弹性,当膈肌      时,肺收缩,导致      运动,此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图乙中      阶段表达.

(2)制造人工肺的膜材料要求较高,如: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      通过,所以人工肺的研究与使用进展缓慢.

(3)分析图甲,若血泵为心脏,则血管B最有可能为      血管.

(4)图甲中的气体流经人工肺后,成分显著增多的是      ,如何科学地证明?请写出你的做法      

5、

甲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B的状态与甲图中曲线      段表示肺内气压变化相对应的过程.

(2)甲图曲线BC段表示某呼吸过程使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变化都是      ,肋间肌处于      状态.

(3)本次呼吸中,吸气和呼气过程结束的那一瞬间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      大气压的值.

(4)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最终被人体组织细胞的      利用.

6、“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      ,肺内气压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7、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物质,A~D表示人体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_x0000_i1032

(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②所指的气体是      
(2)经过④⑤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      。(选填“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或“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
(3)⑥是指通过      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小体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有关。
8、如图是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分析作答:

(1)进入[2]中的[C]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
(2)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请写全)。
(3)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      (器官名称)排出体外。
(4)“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是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也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请你依照上例,说说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适应现象。
9、在临床常用C-14尿素[CO(NH2)2 ]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用同位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该试验的原理是: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经胃肠道吸收后随呼吸排出,收集呼出的气体即可计算有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如无幽门螺①杆菌感染,则无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呼出。

(1)在整个测定过程中,“C-14”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甲心脏四腔中的       (选填数字)。
(2)如图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      (填“A”或“B”)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可通过      (结构)进出叶片。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代表酒精。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现象是      
2、科学上把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和消耗氧气的体积的比值称为呼吸熵。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转置如图的装置1和装置2(氢氧化钠溶液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忽略不计),装置1和装置2中的发芽种子的种类相同,大小、健康状况相近,数量相同。

(1)测定消耗氧气的体积的是哪个装置,请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
(2)为使测得消耗氧气的体积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更精确,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      和5mL蒸馏水。
(3)某次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将装置1、装置2以及对照组放在25℃温度下,关闭活塞,30分钟后,读出装置1、装置2刻度管的着色液向左分别移动a毫米和b毫米,对照组的刻度管着色液向右移动c毫米,则该b表示       。
(4)通过以上数据,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发芽吸熵为      (用a、b、c表示)。
3、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空气中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了一定量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用相对值表示)。请根据下表所示测量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氧气

二氧化碳

温度

3%

10%

20%

3℃

1.2

4.4

5.4

10℃

5.9

21.5

33.6

20℃

6.4

38.9

66.5

(1)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多,表示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释放量会随之      (选填“增多”或“减少”),这是因为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3)为了真实反映氧含量对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这组实验都必须在      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4、“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澄清石灰水。

_x0000_i1033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      ,向乙瓶      。(均选填“吸气”或“呼气”)
(2)经向两瓶内分别呼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
(3)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      ,甲瓶的作用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优生加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