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10:探究题专练(1)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30小题)

1、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小徐为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烟草、蒸馏水配制得到浓度为40%的烟草原浸液,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20%、

15%、10%的浸出液;

②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A、B、C、D,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③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黄豆种子,盖上盖子;

④通过量筒量取,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           、浓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

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表,回答问题:

(1)请你填写完整步骤④,以便控制好无关变量。      
(2)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烟草浸出液对黄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龙游发糕是浙江省龙游县的特产,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黏而不粘,堪称江南一绝。小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搅拌。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将面团放在温既的地方发酵4〜5小时。

④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⑤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鮮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2)用温水将酵母化开的目的是      
(3)方法步骤④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4)发酵的面取少量放入清水中,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发现酵母菌上有如图的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生殖。

(5)小乐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两半分别为甲和乙,甲随手放到碗中,乙晒干放在密封袋内,一段时间,你认为会发霉的是      
4、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      
(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      
5、  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2,4-D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作用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浓度(克/升)

清水

2.55×10-7

2.55×10-5

2.55×10-3

2.55×10-1

处理前胚轴的平均长度(厘米)

3.27

3.16

3.40

3.20

3.21

5天后胚轴的平均伸长量(厘米)

0.69

1.36

1.71

0.95

0.41

(1)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2)该实验是通过测定      米比较2,4-D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的生长作用。
(3)该实验能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6、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2)
A . 室温保持在25℃ B . 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 . 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 . 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7、为了验证“细菌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探究小组各抒己见,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如表)。请分析作答:

方案

甲组处理

乙组处理

备注

放在无菌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1.将同一树种的落叶均分为甲、乙两组

2.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灭菌后接种细菌并放在无菌条件下

(1)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并只能滴加蒸馏水?      
(3)表中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该方案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甲”或“乙”)。
8、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      保持不变,通过比较      ,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9、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对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②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③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④不作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      
(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      
10、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      。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4)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1、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      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2)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      
(3)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12、抗生素是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抗细菌感染,在医药及畜禽养殖业等行业广泛使用。畜禽粪便中常含有不能降解的抗生素,通过施肥进入农田。研究表明,进入农田的抗生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科研人员为研究四种常见的抗生素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10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成五组,同时放入培养皿中,在其中四组中加入20mL浓度分别为25毫克/升、50毫克/升、100毫克/升、200毫克/升的抗生素A处理液,另一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②将抗生素A处理液换成抗生素B、C、D处理液,重复步骤①中的其他操作;

③每天定时观察各组并记录种子的发芽率;

④换用其他品种的玉米种子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对步骤①中玉米种子选择有什么要求?      (说出两点)。
(2)分析数据可知浓度为25毫克/升的四种抗生素处理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均无抑制作用,请你推测原因可能是      
(3)不同浓度的抗生素A、B、C、D处理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均能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13、小徐为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烟草、蒸馏水配制得到浓度为40%的烟草原浸液,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20%、15%、10%的浸出液;

②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A、B、C、D,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③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黄豆种子,盖上盖子;

④通过量筒量取,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     、浓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表,回答问题: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平均芽长/cm

萌发率

A

0%

10

100%

B

10%

4

95%

C

15%

1.2

65%

D

20%

0.5

35%

(1)请你填写完整步骤④,以便控制好无关变量      
(2)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烟草浸出液对黄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4、江南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干燥、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温暖环境里

    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低温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 C组中的条件是       。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15、我市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能萌发的是      
(2)要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       装置。
(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应选择      装置。
(4)装置丁中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      
(5)若只选择装置乙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你认为是否科学,请说明理由。      
16、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①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②将糯米倒入蒸锅蒸熟;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⑤将糯米饭放人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人温暖的地方(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
(2)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目的是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      
(4)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但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甜酒没制出来。该同学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17、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⑴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 2%, 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⑵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8、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科学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⑴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这类生物与植物、动物等科学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      ,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⑵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高温杀菌。

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h

呈液态,无酸味

4h

呈液态,略带酸味

6h

呈蛋花状,微酸

8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h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      h为宜,最佳温度为      ℃左右。

19、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萌发率

1

0%

100%

2

40%

95%

3

70%

65%

4

100%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3)步骤Ⅲ中放了20粒种子而不是1粒的目的是      
(4)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20、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⑴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⑵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⑶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⑷该实验控制的自变量是       

21、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和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舍内安装的灯泡(光照强度)

饲养条件

光照时间

产蛋率

A

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

10个3瓦,光线均匀

18h/天

85%

B

10个4瓦,光线均匀

18h/天

91%

C

10个4瓦,光线均匀

12h/天

81%

(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表中饲养条件一项中要控制      等都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      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      
22、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像鱼这样,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2)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      ℃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3)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随水温的升高,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      
(4)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在18~26℃之间平均孵化率      ;在26~38℃之间平均孵化率      
23、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2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在3只鱼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A、B、C;在A、B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3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3只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选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      →幼蛙→成蛙等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25、根据“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注意:“[____]”中填数字,“____”上填结构名称)

(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      ]气室,该结构可贮存空气。然后用解剖剪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
(2)鸟类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从      获得的。
26、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课后探究问题:动物生长时期(寿命)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家养了很多金鱼,通过平时对金鱼的观察,小明认为金鱼缸中水的含氧量可能与金鱼的寿命长短有很大关系。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来探究。

⑴提出问题:金鱼的寿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你的假设:      

⑶实验设计:

①取3个金鱼缸(分别编号A、B、C),加入等量的水,各放入5条生理状态相似的等龄金鱼。本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写出4个);实验要求这些变量对于3个金鱼缸必须      

②请你设计出使3个金鱼缸中含氧量不同的方法:      

③培养观察,记录所有金鱼的存活时间。

⑷结果分析:比较各个金鱼缸中金鱼存活时间的差异,分析水的含氧量与金鱼寿命的关系。

27、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本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2)
A . 电脑游戏种类 B . 电脑是否开机 C . 大鼠的身体状况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4)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28、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

(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2)如果将甲图中的④切除一部分,再进行播种,这些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原因是      
(3)某同学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记录的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①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      ,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②根据四套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可以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29、媒体报道,美国的一名营养师约安.布吕松把麦当劳的儿童餐打开放在家里的架子上,一年之后,从外形上看薯条和汉堡没有明显的变化,拍摄的照片显示如下。

 

布吕松认为,食品保存久了理应逐渐腐烂并发出臭味,而这种快餐却没有变坏。薯条一年后还能保持黄色,是因为其中含有柠檬酸(防腐剂)和酸式焦磷酸钠(保持色泽)。这完全是食品里有的防腐剂惹得祸。

这一年里她曾多次把窗户打开,但是苍蝇和其它昆虫完全没有被这些薯条和汉堡所吸引。布吕松承认她的住所靠近落基山脉,当地气候十分干燥,没有多少能加快食品腐烂的湿气,这可能会影响最后的试验结果。

(1)这个实验中放置了一年的食品没有变质腐烂,是由于这种食品有不利于      生长繁殖的物质,因而使食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2)布吕松认为,薯条之所以一年后还能保持黄色,是因为其中含有柠檬酸(防腐剂)和酸式焦磷酸钠(保持色泽)。那么柠檬酸有防腐作用吗?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柠檬酸有无防腐作用。

实验器材:一块刚出笼后即被用塑料袋封存的馒头,两个塑料袋,柠檬酸(液体)。

设计实验:将实验用馒头一分为二,即放入两个塑料袋中,编号为 A、B 实验装置。 A装置内的馒头浸入      ,B 装置内的馒头不作处理, A、B 塑料袋都敞口,放在室内同一个环境中。

观察实验现象:在两周内定期观察装置中馒头的品质状况。

实验结论:若最终发现B 装置内的馒头长出多种霉菌,而A装置的馒头没有长霉,则说明柠檬酸      

30、生活中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很常见,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相关课题。

【提出问题】废电池浸出液会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吗?

【实验步骤】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

②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③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 放在适宜的恒温箱内培养。

④每天定时向1号培养血纱布上洒适量的蒸馏水,保持种子湿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回答问题】

(1)实验中各选2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      
(2)出步骤④中的未完成操作:      
(3)如果废电池浸出液会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则10天后结果应该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10:探究题专练(1)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