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独立作业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共15小题)

1、

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


A

B

C

D

消化道

被子植物

特异性免疫

有性生殖

消化腺

裸子植物

非特异性免疫

无性生殖

肝脏

桃树

注射疫苗

试管婴儿

A . A B . B C . C D . D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B . 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40mA C . 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m/s D .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为40Ω)。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的过程中,R1消耗的电功率随R1电阻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电路中最小电流0.4A;      ②R0的阻值是20Ω;

③电源电压10V;            ④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10W。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

A . A B . B C . C D . D
5、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往不饱和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 B .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CO2 C . 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D . 用少量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7、某固体由Ba2、Cu2、Na、Cl 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 Na B . Cu2 C . Cl D . Na、Ba2、Cl
8、下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 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 . 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 . 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 . 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9、学完“被子植物的一生”后,晓杰在姥姥的院子里种了两株丝瓜,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以下记录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丝瓜种子只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就能萌发 B . 触须遇到硬物即会缠绕攀援生长,与触须内的分生组织有关 C . 丝瓜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营养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D . 丝瓜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历传份和受精两个过程
10、额定电压为8V的甲,乙两个电阻,图象I-U如图所示,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甲乙并联,两端电压0一8V范围内(不含0V),R总是大于R B . 若甲乙并联,两端电压在0一8V范围内(不含0V),P是小于P C . 若甲乙串联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两端,R∶R=1∶2 D . 若甲乙并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P∶P=3∶2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为照机相的原理图 B . 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 . 将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所成的像会逐渐缩小 D . 将蜡烛向左移动,仍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向右调整光屏的位置
12、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向固体a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B . 溶液B中含有的盐是Ba(NO32和NaNO3       C . X可能是Na2SO4 D . 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13、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 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 b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 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14、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表中a的值为3.8 B .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 12V   6W ”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  ,  为定值电阻。当S闭合,  、  断开,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是最大阻值的三分之一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当滑片位置保持不变,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 2A 。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是 18V B . 小灯泡正常发光 10s ,整个电路消耗的电能是 90J C . 的阻值为 D . 当滑片位置保持不变,开关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45W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共8小题)

1、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 :OB=1:2,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零。当乙浸没在某液体中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6000Pa,甲的底面积S=10-2m2 , 乙的体积V=2×10-3m3。则乙物体受的浮力F乙浮=       N,液体的密度为       kg/m3。(g=10N/kg)

2、使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时,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图1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2)图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的哪个冲程相同?      。(选填“甲”、“乙”、“丙”或“丁”)
3、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图甲结构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会经过图丙,此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2)图甲中的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图丁中结构3内液体是      
(3)饭后一小时,图乙中结构6中血液与结构3中血液相比,下列哪些成分浓度变高           。 (3)
A . 氧气 B . 蛋白质 C . 葡萄糖 D . 二氧化碳
4、如图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当A萌发时,胚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2)B图所示该植物正在进行自花传粉,在C中完成受精后,      发育成D。
5、如图1,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反射光;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3)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6、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如下图的检索表。

(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 或“S”)。
7、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重G1从200 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每次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像。求

(1)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物体重      
8、有一包固体,可能由KNO3、BaCl2、NH4Cl、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组成,某化学小组将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Ⅱ中无气泡产生,且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产生的气体为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无色溶液C中阳离子的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共4小题)

1、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4号

2号和5号

3号和6号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
(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      组。
2、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 , 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1)图1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 (1)
A . 浓硫酸 B . NaOH溶液 C . 澄清石灰水 D . CuSO4溶液
(2)图1装置丙的作用是      
(3)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      
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灯泡额定功率小于1.2W),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图甲是连接的实物图.

(1)图甲有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改正。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端移动。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继续实验时灯泡突然熄灭,经分析:可能是灯泡断路,也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下列操作不能判断出故障类型的是_______. (3)
A . 直接观察电流表示数 B . 直接观察电压表示数 C . 将一根导线并联在灯泡两端,观察电流表是否有示数 D . 将另一个完好的灯泡并联在灯泡两端,观察电流表是否有示数
(4)小华将滑片P从阻值最大位置移到阻值最小位置进行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描出灯泡的I—U图像(如图a),任取图像中一点构成矩形(如图b中阴影部分),则矩形的面积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4、如图甲所示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注: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
(2)由上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要达到最大时对温度的要求应该是      .温度超过40℃时此种植物表现为      
(3)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31小题各10分,第32小题9分,第33小题8分,第34小题10分,共55分)(共7小题)

1、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 , 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2、人们对自我保健越来越关注。图甲为某品牌足浴盆及相关参数。其内部电路可分为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如图乙所示).闭合总开关S,当足浴盆有水注入到一定量时压控开关S1 , S2就会自动闭合,此时R1 , R2会同时工作,加热至40℃时,控制电路中的电磁铁会将衔铁吸合,自动进入保温模式.

(1)图乙的工作电路中,处于保温状态时,工作的电阻是      。压控开关S1的作用是防止      ,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2)控制电路中电磁铁线圈的电阻为100欧,为电磁铁供电的电池电压为6伏。Rx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可由图丙中的某条曲线表示。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Rx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丙中的      
(3)求R2的阻值。
(4)在一次使用过程中,加热时间为5分钟,保温时间为20分钟,则整个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电能?
3、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的科研人员针对病毒溯源、感染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深入研究。
(1)研究发现很多致命病毒都源于蝙蝠,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   主。在分类上蝙蝠是一种       动物。
(2)蝙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基本没有交集,其体内的很多病毒对人类不具传染性。有科学家研究   认为,这次的新冠病毒首先由蝙蝠传给穿山甲,并在穿山甲体内发生       ,演化出具备了传染人类的能力。因此禁止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3)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寄希望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早日上市。早期临床试验对象通常是少量志愿者,通过检测接种后其体内是否具有相应的       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图中①-⑧表示人体一些生理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支持。呼吸机的作用主要是在患者呼吸功能有障碍时, 建立口与肺之间的压力差,帮助呼吸运动, 让患者吸入氧气,维持患者生命延续,由此可见,主要是完成图中       过程(填序号)。图甲中经过⑤这个过程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将会      。图乙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部分物质的变化图,据图推测该器官是      

5、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a

20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      g。
(2)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6、图甲是某家用电熨斗。电路原理如图乙,R1、R2为发热体,R1的阻值为110Ω,通过S1、S2实现温度控制。电源电压为电熨斗的额定电压220V,电熨斗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60W。

(1)只闭合S1 , 求通过R1的电流;
(2)只闭合S2 , 求R2在60s内产生的热量;
(3)为适应更多衣料,小明对电路做了改造(如图丙)。当电熨斗控制开关S1、S2处于原低温工作状态不变时,移动滑片P,相应发热体的功率可在原功率的25%~100%之间变化。求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
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稀盐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独立作业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