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7:凸透镜成像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实验序号 | 物距(u) | 像的性质 | |||
实虚 | 大小 | 正倒 | 像距(v) | ||
1 | u>2f | 实像 | 缩小 | 倒立 | f<v<2f |
2 | f<u<2f | 实像 | 缩小 | 正立 | v>2f |
3 | u<f | 虚像 | 放大 | 倒立 | |v|>u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表示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 , 它的焦距是0.25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若小明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 m-1 , 度数为 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物距/cm |
50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像距/cm |
12.5 |
13.3 |
14 |
15 |
16.7 |
20 |
30 |
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第2次成的像比第4次成的像 (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四、解答题(共6小题)
丁图 戊图
答下列问题:光屏上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等大的实像,并推算出焦距为 厘米。
屏上,可将另一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