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共20小题)

1、新冠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传染性和隐蔽性。说“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 非常小 B . 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C . 能移动 D . 能遗传和变异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制作临时装片 D . 测量水温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 沙漠中的石蘑菇 B . 火山湖 C . 海岸的“怪石” D . 喜马拉雅山
4、台州蜜桔享誉全国。其 3-5 月开花,11 月桔果成熟。据此判断台州蜜桔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
A . 被子植物 B . 苔藓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蕨类植物
5、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将它放入热水中,恢复了原状。对于球内气体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 质量 B . 密度 C . 温度 D . 体积
6、绿茶是一种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泡茶时,会闻到茶叶特有的清香,这个现象说明(   )
A . 分子非常小 B .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 .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如图描述了大西洋形成过程。它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 . 大地是个球体 B . 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 . 大陆漂移学说 D . 海水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8、下面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为 30℃ B . 本张考试卷质量约 500g C .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15cm D . 教室内的空气体积约 200m3
9、台州的神仙居景区是典型的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如图) 富含石英矿物,是火山爆发时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流纹岩属于下列哪一类岩石?(   )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D . 石灰岩
10、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柯的体温为 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丽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丽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 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 37.3℃和 37.4℃ B . 37.1℃和 38.4℃ C . 37.1℃和 37.3℃ D . 37.3℃和 38.4℃
11、制作地球仪是认识地球仪、经纬线的一个好途径。某小组正在讨论怎样制作一个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等长的圆圈画纬线 B . 经线可以画无数条 C .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 . 画出的经线长度可以不同
12、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 B . 进行物体冷热程度的比较,引入“温度” C . 进行物体占有空间的比较,引入“体积” D . 进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比较,引入“密度”
13、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株   ②果实   ③表皮   ④细胞

A . 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④ B . ②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 C . ③由多种组织构成 D . 图中所表示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是①②④③
14、下面是二氧化碳的自述,其中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5、小柯同学走楼梯时摔倒,膝盖受伤渗出了一些血。他至少伤到了皮肤的(   )
A . 表皮层 B . 真皮层 C . 皮下组织层 D . 保护组织
1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B

细胞有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滴加红墨水

A . A B . B C . C D . D
17、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 1731 克月壤样本安全着陆。降落时,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上万摄氏度。为了保护返回器内月壤样本不被高温破坏,制作返回器“防护服”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 . 受热易凝华 B . 受热易凝固 C . 受热易液化 D . 受热易熔化
1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柯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量杯的质量为 40g B . 2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60g C . 该液体的密度为 1g/cm3 D . 该液体可能是水
19、小妍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B . 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 . 对比甲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丁实验中,可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20、冬天早晨,爸爸送小柯上学。开了一段路后,小柯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发雾变模糊;爸爸开启除雾装置,一会就变得清晰了。关于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 启动车外的雨刮器可以除雾 D . 除雾装置加速了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二、填空题 (本题共 9 小题,第 29 题最后一空 2 分,其余均每空 1 分,共 30 分)(共9小题)

1、请将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图丙中,液体的体积是      mL。
2、杨梅是台州特产之一。小柯妈妈买了一小篮杨梅。

(1)杨梅属于      (选填“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2)咬一口杨梅,有红色的酸甜可口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中的      
(3)小柯观察到垫在杨梅底部的“草”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叶星羽状,有些叶片背面长有许多黄褐色小囊。这类植物属于      植物。
3、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实验时,人们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 A 向 B 和由 C 向 D 移动。结合此模拟实验,请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          
(2)如图乙,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 E处滑落,直至 F 处。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4、秋冬季节,台州人常常把鳗鱼(一种鱼类)剖肚挖去内脏后,挂在通风处晾干,制成鳗鲞[xiǎnɡ]。鳗鲞是台州人过年的重要干货和备菜。

(1)根据图甲鳗鱼特征,找到鳗鱼在图乙检索表中的位置为      (选填“A”、“B”、“C”、“D”或“E”)。
(2)下列动物中,根据有无脊椎骨可分成两组,与鳗鱼同组的有      。(填序号)

①蝴蝶   ②蝙蝠   ③蝮蛇   ④水母   ⑤鲨鱼

5、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      ℃。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      ℃。
6、小妍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1)如图甲是制作洋葱临时玻片标本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1)
A . ③④①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③①②
(2)上图甲的④中,滴加的液体是      
(3)用显微镜进行临时装片的观察。在调焦时,先让镜筒下降,此时眼睛从侧面注视(如图乙),是为了      

(4)正确操作后,他在视野中看到了物像如图丙,要使视野中出现如图丁所示物像,他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玻片向      移动,使待观察目标出现在视野中央,转动物镜 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转动      ,使物像清晰。

(5)小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把显微镜挪动给同组同学看,但其他同学却说看不到。为了看到物像,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7、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

液体颜色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2)分析可知,颜色为      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找出该液体。
8、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项正确) (1)
A . 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 . 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 . 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选填“甲”或“乙”)地 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9、小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 节平衡螺母。
(2)可是他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 3g 处,天平平衡;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这架天平进行称量。小柯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请问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3)使用时,他发现砝码是生锈的,则他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 20g 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你认为小妍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格 2 分,共 36 分)(共6小题)

1、为了研究光照对蚯蚓活动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而且蚯蚓不喜欢强光照射。

小柯组:取一纸盒并在其底部均匀地铺上湿土,将纸盒的一半用黑纸盖住以遮光。在遮光和不遮光的交界处放一条蚯蚓,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

(1)如果猜想二成立,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3)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对此, 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3)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2、为抗击新冠疫情,学校需定期用 0.5%的过氧乙酸对教室进行杀菌消毒。小柯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探究:“0.5%的过氧乙酸真的能有效杀菌吗?”

⑴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瓶生产日期相同、等体积、同品质、同品牌的新鲜牛奶, 在甲瓶内加入 1 毫升用清水配制的 0.5%的过氧乙酸溶液,在乙瓶内加入        

②10 天后,测定甲、乙两瓶细菌数量;③多次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⑵实验结果:甲瓶细菌数目远小于乙瓶细菌数目。

⑶得出结论:      

3、电风扇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小柯发现电风扇背面风小,而正面 的风很大。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电风扇吹出的风是从 哪里来的?他找来丝带和浴帽,将电风扇档位调到最高,把丝 带悬起放在电风扇的正前方,他发现丝带高高飘起(如图)。然后他将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观察丝带是否还能飘起。

(1)他用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这样做基于的假设是      
(2)这里丝带的作用是      
(3)小柯发现用浴帽罩住背面和侧面后,丝带飘起的角度变得很小。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电风扇吹出的风来自风扇的背面和侧面。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你对他有何建议?           
4、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此实验中,用      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由实验组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

实验组别

质量/g

升高 5℃的加热时间/s

升高 10℃的加热时间/s

砂石

1

50

5

10

2

100

10

20

3

50

8

16

4

100

16

32

(3)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砂石的温度升高比水快得多,请解释原因      
5、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以下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请画出此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大致曲线。
(3)水沸腾后,老师要求小柯继续观察和记录 2 分钟,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      
6、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后,小柯决定利用家里厨房中的工具和材料测量冰糖的密度。他找到:电子秤、喝药用的小量筒、水、面粉、冰糖。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冰糖放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 m;

步骤二: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     , 将冰糖浸没其中,读出总体积为 V1;步骤三:取出冰糖,读出量筒中剩余物体的体积为V2。

(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3)计算冰糖的密度。ρ 冰糖=      (用 m、V1 和 V2 表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共题共 2 小题。第 36 小题 3 分,第 37 小题 11 分,共 14 分)(共2小题)

1、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 水沸腾后,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 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2、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 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 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 温度达到 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请说出你推理的依据。
(2)第 6 分钟时,该材料处于      态;
(3)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 0.9g/cm3 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 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 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