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③⑥    D . ②④⑤
2、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 . 生物圈 B . 生态系统 C . 群落 D . 种群
3、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
A . 原始海洋、陆地 B . 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 . 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 .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4、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5、下列依据与“星云说”的提出有关的是( )
A .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不一致 B .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C .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的 D .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
6、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 . 地核-地幔-地壳 B . 地幔-地核-地壳 C . 地壳-地幔-地核 D . 地壳-地核-地幔
7、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 .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 .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8、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 .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 .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 .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 .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9、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
A .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B .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 .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 . 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10、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A地层发现了鱼类化石,在B地层发现了海象化石,因此可知B层比A层新近 B . 由细胞色素C差异可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C . 同源器官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新近地层中生物结构一定是复杂的
11、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32

5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12、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C .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证据 D .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13、超级细菌是指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 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B . 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C . 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 . 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14、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 . 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15、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据。下列科学证据与科学理论相符合的是( )
A . 太阳黑子与日心说 B . 谱线红移与地球的演化 C . 微波背景辐射与宇宙大爆炸 D .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与生命起源
16、下列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 B . 人口膨胀对生物圈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C .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 D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17、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 . 昆虫过多 B . 鸟类减少 C . 光线不足 D . 食物链被破坏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 .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 .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 .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 .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 . 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20、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共5小题)

1、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而      动物和      植物也正是在那个地质年代大量出现。
3、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无止境的进化逐渐      而来的;生物是可变的,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4、生物进化的顺序:化石研究证明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简单→      、低等→      、水生→      
5、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长期的      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的。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      ,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      。从 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现象,在生物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填字母)的结果。 (2)
A . 人工选择 B . 自然选择 C . 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 . 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各种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只有少数个体能存留下来,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进行着      ;在斗争中,具有      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四、解答题(30题14分,31题16分,共30分)(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含量      ,这主要是因为藻类数量      引起的,同时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3)BC段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逐渐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同时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      遭到破坏。
2、2017年5月,我国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

相关材料: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      。甲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      (写一条)。(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 CO2+10H2O)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单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