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基础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 . 听小骨 B . 半规管 C . 耳蜗 D . 鼓膜
2、耳机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年轻人离不开的物品。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的结构造成伤害,使听力下降。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关的结构(    )
A . 鼓膜 B . 听小骨 C . 耳蜗 D . 半规管
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    )
A . 耳廓 B . 鼓膜 C . 听小骨 D . 耳蜗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 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
5、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波长
6、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7、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 B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 防止听小骨和听神经受损
8、宁波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9、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10、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 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 B . 鼓号队不能进入 C . 道路转弯注意安全 D .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11、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 . 鼓膜 B . 听小骨 C . 耳蜗 D . 外耳道
12、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
A . 鼓膜 B . 听觉中枢 C . 半规管 D . 听觉神经
13、中耳包括( )
A . 鼓室、听小骨、耳蜗等 B . 耳蜗、前庭、半规管等 C .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 D . 鼓膜、鼓室、听小骨等
14、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 . 耳廓 B . 耳咽管 C . 听小骨 D . 耳蜗
15、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 . 听神经 B . 中耳 C . 鼓膜 D . 耳蜗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      ,乙是      

2、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3、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2)
A . 丧失 B . 减弱 C . 不变 D . 增强
4、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5、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1是      ;2是      ,它们构成了      
(2)3是      ;4是      ;5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3)9是      ,它和            共同构成了      
6、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7、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      (填“之内”或“之外”),且听觉范围要广得多,频率分布的这种特点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他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8、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      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      ,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9、请看图中并用序号回答问题: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有关。
(3)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收集声波,声波进入[      ]外耳道,在传播过程中,由      将声音的振动放大。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张开,使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俗话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如表:


水温t/℃

声音强度/dB

  现象

    21

    37.5

  无气泡

    40

    38.0

  无气泡

    60

    40.5

    有小气泡产生

    70

    43.4

    少量气泡上升

    80

    46.8

    上升气泡增多

    85

    52.9

    大量气泡上升

    90

    54.4

    水面有气泡形成

    95

    55.2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100

    52.8

   沸腾

通过表中的数据,说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原因。
2、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有一套节目的频率是909千赫,求它的波长是多少?

3、无线电波中的短波的波长范围为50~100 m,试求短波段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4、

如图,请利用一个鼓(包括鼓槌)和碎纸屑设计实验来说明振幅和响度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利用一根钢尺,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实验的步骤:


(2)实验的现象:

(3)实验的结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基础巩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