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5.1 种群和群落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13小题)

1、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
A . 一个种群 B . 一个物种 C . 一个生物群落 D . 以上都不是
2、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 . 个体 B . 种群 C . 群落 D . 物种
3、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B . 某一片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 .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 D .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4、下列区域中生物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
A . 一块农田 B . 塔里木盆地 C .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 D . 内蒙古草原
5、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 . 生物圈 B . 生态系统 C . 群落 D . 种群
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温度 B . 地形 C . 光照 D . 湿度
7、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
A . 群落由多种种群组成 B . 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 C . 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 .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      及其      ,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      生物群落和      生物群落。
9、陆生生物群落又可分为六种:                                    
10、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      
11、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沙丘上出现      →出现      →出现      →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最后形成森林。
12、某班级调查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平方米内的蒲公英株数,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3

3

2

2

3

3

9

4

3

根据实际情况有两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      组和第      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7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株/m2(种群密度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13、一块草地的面积为50m×90m,在随机挑选的10个1m2面积范围内,如果你发现平均有3只蝗虫,你估计这块草地蝗虫种群的总量是多少?

二、能力提升(共6小题)

1、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 .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 . 酵母菌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我国在鱼类饲养上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混合放养技术。在一个湖泊中,由水草、多种鱼、虾、螃蟹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在不同水层中生活,这说明其在垂直方向上有      现象。
3、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其数量增长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的点是      (填字母,下同)。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3)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4、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1)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得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

A:      ;B:      ;C:      

(2)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5、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请回答:
(1)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
(2)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      
6、某生物学家跟踪一个鹿群生活长达30年之久,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见表。

时间(年)

1

5

10

15

20

25

30

鹿群数量(千只)

15

30

65

100

40

25

1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曲线图。(要求: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鹿群数量)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鹿群的数量哪一年最高?哪一年最低?
(3)简单地叙述在跟踪研究期间鹿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4)跟踪到第16年时,假设这个地区经历了非常寒冷的冬季,你认为会对鹿群数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5.1 种群和群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