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自然界的电现象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7小题)
1、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
B .
C .
D .




2、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 . 带正电
B . 带负电
C . 不带电
D . 一定带电
3、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 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4、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5、夏季乌云滚滚且常伴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 )
A . 乌云滚动摩擦生热
B . 乌云释放出积蓄的太阳能
C . 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D . 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6、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几万伏电压没有超出人体的安全电压
B . 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小女孩有特异能力能承受几万伏的电压
C . 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 . 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7、小丽同学要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小球受力发生偏移情况如图所示,可知小球带 (选填“正”或“负”)电,得出的结论是 。
二、能力提升(共2小题)
1、下列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不属于有效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
A . 印染厂的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
B . 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C . 静电喷漆设备
D . 静电复印装置
2、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
A . A和B都不变
B . A变小,B张开
C . A变大,B不变
D . A闭合,B张开
三、拓展创新(共2小题)
1、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用两根绝缘细线,将它们悬挂起来,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
B .
C .
D .




2、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旁的“電”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