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 B . 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 . 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 D . 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2、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

绿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 . 由红变紫 B . 由蓝变绿 C . 由绿变橙 D . 由蓝变紫
3、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和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100g混合,反应后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则溶液呈( )
A . 红色 B . 蓝色 C . 紫色 D . 无法判断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规范的是(   )
A . 闻气味 B . 测定液体pH值 C . 倾倒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5、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汗液

pH

4.7~8.4

0.9~1.5

7.35~7.45

5.5~6.6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 . 尿液一定呈酸性 B . 血液一定呈碱性 C . 胃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 . 汗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6、宁波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g B . 叶酸由 19 个碳原子、19 个氢原子、7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C .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19∶19∶7∶6 D .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B . 生锈的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铁锈消失,溶液为绿色 C .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蓝色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8、如图是一定量的 B2 和 AB 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   )

A . 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 B .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C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2
9、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⑥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⑥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90

10

3

反应后的质量/g

12

19

10

待测

A .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 102g B . 丁一定是化合物 C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4∶9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稀硝酸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

氧化铜

铜粉

空气中灼烧

A . A B . B C . C D . D
12、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曲线 a、b 重合段表示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B .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均有剩余 C .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13、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已知 20gA 与一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g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C 的质量比为(   )
A . 4∶19 B . 2∶17 C . 1∶3 D . 3∶5
14、将稀盐酸分别滴入 NaOH 溶液和 NaCl 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 . 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 .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 . 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15、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打开活塞 K 后,有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 装置①中会产生气泡,且黑色固体消失 B . 装置②中试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C . 装置②中会产生气泡 D . 装置②中的液体会流入③中
16、75%的酒精是小范围消毒的理想试剂。它可以使病毒外壳的糖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其失去活性,就不容易进入人体的正常细胞里。关于酒精溶质(C2H6O),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微观角度看:C2H6O 中含有 8 个原子 B . 从宏观角度看:C2H6O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从质量角度看:C2H6O 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2 D . 从变化角度看:C2H6O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7、实验室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混合加热制甲烷。则下列装置中,可用于制甲烷的是(   )
A . B . C . D .
18、小科利用如图 所示装置,做 NaHCO3 受热分解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 C . 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D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也可用该装置
19、下列图像(如图 所示)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 Zn 粒直至过量 B . 向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 一定质量分数的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 . 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0、某甲醇(CH4O)水溶液中,甲醇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是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的 2 倍,求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A . 47% B . 64% C . 67% D . 78%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21 题(2)第 2、3 空格、22 小题每空 2 分,其余均为每空 1 分,共 18 分)(共5小题)

1、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有      性。
(2)它们都能除铁锈,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 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气 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痕检是提取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取用白纸后, 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 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银粒呈灰 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颜色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3、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1

空气

NH3

CH4

HCl

O2

密度/g•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 CH4 , 气体应从      端进入。

4、将 3g 碳和 10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容器中的气体为      (填“纯 净物”或“混合物”);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 0 到 60s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图中当温度达到最高时,溶液的 pH      7。(填“>”“<”或“=”)

三、探究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共4小题)

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 1:不相等;猜想 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 1 正确

猜想 2 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⑴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      

【提示信息】2NaOH+CO2═Na2CO3+H2O

2、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小科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别为:

(1)【实验与探究】小科参照 Na2CO3 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色

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碳酸钾溶液显      

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

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

液反应

(2)【解释与结论】

①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      反应;

②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和含有相同的.

3、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 7.3g 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如图所示)。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      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 0.09g/L,请计算能收集到      L 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      (写出两点)。
4、小科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 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 2g 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 4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 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 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0.5g,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 1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 记录收集 12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 A、B、C、D 组二氧化锰各 0.5g,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s

17.9

23.2

27.7

32.3

37.8

(1)图中实验仪器 a 为      ,其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 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 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30、31 题各 4 分,32 题 6 分,共 14 分)(共3小题)

1、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的化学式量是      
(3)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mg。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科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 8g 10%的

NaOH 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当滴入 4g 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3、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 取该石灰石样品 16g 放入烧杯,把 8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1

6

2.8

n

(1)如表中 n 的数值为      
(2)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