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团队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质量监测试卷(1-2章)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共20小题)

1、

“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频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属于无脊椎动物 B . 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 . 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 . 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2、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邮票中动物均用鳃呼吸            B . 邮票中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 . 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 . 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3、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山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 作出解释
4、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闻气体气味 C . 读液体体积 D . 熄灭酒精灯
6、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7、如图是今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不赞同的是(    )

A . 微信上网络传言很多,我不相信 B . 上网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分析甄别信息真伪后思考判断 C . 对竖立的扫把受力分析,根据扫把竖立需要的条件来推断 D . 改天再用扫把来做该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这个说法的对错
8、2019年4月,以色列某大学利用3D打印技术,用人体生物组织,打印出全球首颗完整心脏,大小与兔子心脏相仿(如图)。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心脏属于(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 . 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 .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 .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10、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A . 郁金香 B . 黑松 C . 胎生狗脊蕨 D . 胡芦藓
11、下列四幅图表示细胞的四种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能表示细胞生长的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属于原核生物 B . 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 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3、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14、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  )

A . ①反光镜 B . ②遮光器 C . ③物镜转换器 D . ④细准焦螺旋
15、如图,测量一圆纸片的直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如图所示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 . 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3.80cm B . 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2.8cm C . 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0cm D . 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cm
17、下列有关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是生命现象之一,因而能运动的物体都是生物 B . 点击电脑的键盘,屏幕上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电脑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电脑是生物 C . 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这是遗传现象之一 D . 冬天树叶会从树上脱落,这是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动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物 B . 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金丝猴、白唇鹿、扬子鳄等 C . 加强对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D . 有些动物会传播病菌,我们要彻底铲除它们
19、“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 . 爬行动物 B . 鱼类 C . 哺乳动物 D . 两栖动物
2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像,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④→②→③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共9小题)

1、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 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      (用字母符号表示)
(2)根据右图量筒的具体读数,木块体积V为      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选填“偏小”或“偏大”)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选填“a”、“b”或“c”)

3、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天宫二号开展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观察和研究拟南芥(如图所示)和水稻种子在太空中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籽全过程。阅读拟南芥的分类地位图示,回答问题:

 

 

(1)拟南芥和水稻属于      (选填“种子”或“孢子”)植物,拟南芥与水稻的共同特征      (选填“多于”或“少于”)它与银杏的共同特征。
(2)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则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      (选填“P”、“Q”、“R”或“S”)。
4、实验室加热约15mL液体,可以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填序号)。

5、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植物叶表皮实验的部分环节。

【制作临时装片】

(1)在载玻片上滴1滴      
(2)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把它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展平,加盖盖玻片。

【观察叶表皮】在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寻找表皮细胞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表皮细胞。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
A . 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B .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 C . 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 D . 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
6、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B、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C、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D、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正确的步骤应该为      (填字母)。
7、小科同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选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8、长江江豚与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于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甲是      ,①处填写内容是      

9、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丙图②是最高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细胞图像,用的镜头组合为甲图中的_______; (1)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②和④ D . ①和④
(2)把丙图①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应该向      移动。
(3)丙图中观察效果由③到④(模糊到清晰),应调节乙图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填中文)。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共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共4小题)

1、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作处理

将近22天

(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为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小温同学将不同厚度(用克/米2表示)、不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选择无风的环境,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相同的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下。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的关系

纸张厚度/(克/米2)

60

70

100

115

飞行距离/cm

352

627

575

410

(注:市面上A4纸张的厚度以5克/米2递增,例如60克/米2、65克/米2、70克/米2.....)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

形状

距离

纸张大小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头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446

272

234

539

334

175

201

372

171

146

176

188

(1)在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将四张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

纸张分别叠成如图所示的四架纸飞机,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该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若要寻找飞机最远飞行距离的纸张厚度,在表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设置纸张厚度进行实验?      
(3)结合表一和表二,你认为如何制作纸飞机能飞的更远?      
3、某校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每次拉开橡胶球相同的角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      .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2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步骤1说明      成功.
(2)步骤2的操作中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      防止压坏镜头,从左边看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的。
(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      。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左下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      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如图乙。

四、简答题(本题有5个空,每空2分,共10分)(共1小题)

1、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团队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质量监测试卷(1-2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