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7小题)

1、若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并用燃着的木条击破肥皂泡,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A . 肥皂泡上升,木条火焰不熄灭 B . 肥皂泡时升时降,木条继续燃烧 C . 肥皂泡下沉,木条燃烧更旺 D . 肥皂泡下沉,木条火焰熄灭
2、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

①喷洒稀盐酸

②喷洒水

③放入干燥CO2

④喷水后放入CO2

花的颜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红色

A . ①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 B . 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C . ②④对比说明水在石蕊变色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 D . ②③④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 . 测量窖内的温度 C .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 测量窖内的氮气含量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 先变红后变紫 B .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 先变蓝后变紫
5、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 . 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 D .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6、鉴别集气瓶中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CO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Ⅰ.描述产生的现象:       

Ⅱ.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没有气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二、能力提升(共9小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 .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2、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 . A B . B C . C D . D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4、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CO2)与 氢氧化钠(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注:选项A、C、D中氢氧化钠溶液都为浓溶液,B中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试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浓硫酸吸水)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会和二氧化碳反应)

③饱和NaCl溶液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只有① D . 只有②
6、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原因是      

7、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选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选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选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选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8、“维C泡腾片”能补充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药品迅速溶解,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小明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他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明拿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操作 感觉气体的色、味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无色、无味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      ,写出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从“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冲后即服用。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还有哪些性质?      (写出一项)。
9、不可能的任务:“在一个平底浅盘里有浅浅的一层氢氧化钠溶液,盘底有一枚硬币浸在溶液中,要求不接触溶液且浅盘不做任何改变,用手拿出硬币。可用器材有:蜡烛(主要含碳、氢化合物)、火柴、大玻璃杯。”爱挑战的小柯设计了一种办法,如图所示,请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